9月20日,据接近信息产业部的人士透露,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昕竹领导的网间结算体系专家组,近日已经把测算出来的电信运营商网间运营成本具体内容提交到信息产业部。
原有消息指称,官方寄希望于从2003年初开始的网间成本结算工作能于今年6月公布成果,但时至今日依然被列为信产部严格保密的工作内容。
“信产部近期并不打算公布测算出来的网间结算模型,就是买单的四大运营商近日也无望获得这一系列数据。”知情人士透露,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测算结果可能对资本市场有影响。这一项目的花费是由信产部牵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网通四大基础电信运营商支付的,日前信产部已经要求上述四大电信运营商每家为该项目支付200万元人民币。
目前,业内专家对于调整网间结算体系有各种不同的看法。分别是“小灵通结算论”、“小灵通分拆论”、“小灵通领取移动牌照论”和“限制小灵通论”。
小灵通结算论
观点阐述:如果短期内还不能推出新的网间结算体系,那么完全可以在现有的结算标准上进行一些调整。出于尊重现有运营商格局的考虑,为了让小灵通更“灵通”一点,让移动电话不再变相补贴“小灵通”这个竞争对手。可以考虑实行小灵通和移动之间的双向平等结算。
方案评述:这种方案可以使移动运营商获得来自小灵通呼叫的结算费用,减轻了互联结算方面支出的压力。但这一方案并不能彻底消除小灵通不公平竞争的基础,小灵通由于不需要支付呼叫固话的结算费,仍具有相对于移动的成本优势,小灵通和移动通信之间的激烈竞争将会持续。但这一方案在实施上的难度相对较小。
分拆小灵通论
观点阐述:不改变小灵通的性质,仍视其为固话延伸,但把小灵通业务和固话业务进行拆分,可以成立由中国电信和网通控股的运营商经营小灵通业务。小灵通和移动之间实行双向平等结算。小灵通和固话之间暂时实行单向结算,待条件成熟后实行固定与小灵通之间的平等结算。
方案评述:这一方案虽没有改变小灵通的性质,但基本上消除了小灵通和固话捆绑经营以及和移动之间不平等结算等不公平竞争的基础。同时,这一方案也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了固网运营商的利益,固网运营商仍然可以通过对小灵通运营商的控股分享利润。但是,这种方案毕竟涉及到对固网运营商资产的重组,不可避免将会面临固网运营商方面的阻力,政策调整的困难也比较大。
小灵通牌照论
观点阐述:现在对小灵通进行重新定位,把小灵通定义为移动业务。赋予固网运营商经营小灵通(PHS)业务的牌照。小灵通和移动之间实行平等结算。小灵通和固话之间实行与移动和固话相同的政策,暂时实行单向结算,即小灵通向固话缴纳结算费,而固话不向小灵通缴纳结算费。
方案评述:这种方案基本上对移动运营商比较有利,因为小灵通被定义为移动业务后,在互联结算上将和移动采取相同的政策,使移动和小灵通处于平等竞争的地位。而传统移动通信由于其高质量、稳定性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但这一方案实施的难度也很大,因为这将涉及到对整个电信监管战略的重大调整。电信业开放以后,我国一直坚持传统的在位运营商实行固定和移动业务的分业经营,同时赋予新兴运营商全业务经营牌照,从而鼓励电信业竞争的战略。如果把小灵通定义为移动业务,就意味着原有的固网运营商将被许可经营移动业务。
限制小灵通论
观点阐述:如果即使是小灵通和移动之间实行平等结算的难度都很大,则政府主管部门必须对小灵通漫游等明显超出其固话延伸性质的行为严令禁止。
方案评述:这可能遇到消费者的强烈反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