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高校AI人才培养需“跨界”
日前,教育部印发通知,公布了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最近大热的人工智能专业被列入新增审批本科专业名单,全国共有35所高校获首批建设资格。
人工智能设立本科专业,高校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被期许进入快车道。但在这之后,还有哪些“枷锁”需要打破?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何晓斌的答案是高校尚未形成人工智能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力度还不够等。
近日由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研究院等共同举办的“中国AI创新者论坛”上,何晓斌谈到目前的人工智能人才培养问题,他表示,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与美国相比还是远远落后的,无论在高校研究者的数量上还是研究成果上,都有较大的差距。比如对20所高校中的顶级学者数量进行比较发现,美国占68%,中国占24%;而智能人才的从业人数美国也是中国的两倍。
在斯坦福大学学习多年,何晓斌对斯坦福等高校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方面的学科交叉融合印象深刻。同样有多年海外经历的网易有道CEO周枫也着重强调了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中“跨界”的重要性,“让我感触很深的就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校内各个系之间的跨界和融合非常厉害,并产生了大量非常好的研究成果。”周枫说。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市场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倒逼高校加强人工智能方向的人才培养。对此,何晓斌建议,应该加强人文社科和AI领域教师的研究和教学合作;加强校企合作;加强校内不同专业人才的联合培养;建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学习分享平台,合作进行相关项目和数据库建设等。(记者崔爽)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