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因为《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的强势回归,再度引发了国人对美食的讨论和关注,同时也掀起了视频网站自制美食节目的热潮。如同大受欢迎的《舌尖上的中国》为中国纪录片市场带来了新生机一样,凤凰视频原创自制的美食节目《斗味》在节目形式、赛制上的创新,也为当下视频网站自制节目提供了一个可参考的新样本。
作为互联网首档美食达人秀,《斗味》从全国各地甄选70位厨艺高手进行美味比拼,并接受由美食泰斗蔡澜、香港食神戴龙、顶级厨师刘一帆、时尚饕客李辉组成的最强美食评审团的专业点评。节目共分为7期,每期10位选手轮番上阵,只有征服了评委的味蕾,才有机会与评委面对面交流,他的菜品才有机会成为当期暂时的擂台菜,接受后续选手的挑战,循环打擂后,最终决出每期的斗味之王。
不同于当下大部分电视节目将人物故事夸张演绎,情感也过分包装,《斗味》中“评委不见选手、不问出身、不论食材,只凭味道说话”的盲品赛制,将真实客观的节目原则发挥到了极致,在视频网站自制节目中可谓独树一帜。在近期接受资深媒体人石述思的采访中,《斗味》评委、在诸多美食节目中担任嘉宾的刘一帆表达了自己对这一赛制的认可。在他看来,“盲品”只以菜论味道,最大程度地降低了选手自身因素对评委评判结果的干扰,这是对选手,也是对评委的尊重,非常符合视频新媒体真实客观的要求。另外,针对《斗味》摒弃大部分达人秀节目在比赛形式上层层晋级、慢慢铺垫的设计,独辟蹊径的采用单场擂主评比,每期直接决出胜负的规则,刘一帆也指出,这符合网络时代人们对视频内容要求趋向快消费、快节奏的特点,简单的赛制设计可以使节目以最高效的方式将内容传递给目标受众。
除了在节目赛制设计上让人眼前一亮,顺应了新媒体时代内容传播的趋势外,《斗味》所展现出来的真实、包容、尊重的内涵和风格,更是与节目的制作方及播出平台——凤凰视频“有腔调,不跟随”的基因一脉相承。石述思指出,新媒体本身是一个非常包容的平台,无论是做原创节目,还是做新闻,每家媒体都会形成自己的一种态度。而《斗味》的呈现形式在努力体现好看、有趣的同时,更加注意守住自己的“腔调”,不一味迎合,也不追随现有的品牌节目,而是坚持把节目做成一种开放的观点,一种值得讨论的可能性。
对此,刘一帆也深表认同,他指出,“比起我以前做的节目,《斗味》中有的选手确实没有大厨那样高超的手艺,你看节目会发现我有些菜甚至吃了想吐,但这并不妨碍我对节目的认可。我感觉,其实《斗味》和《舌尖》在题材选择上都是一脉相承的,说到底都是以美食来道文化,用味道来述生活。技艺高下固然重要,但节目更体现了一种尊重:对不同地域、不同选手、不同食材的尊重。因为每个地域、每位选手、每种食材,都是一种需要中国人去读懂的文化,背后的味道不仅是舌尖上的味道,更是历史与时间的味道。”
眼下,视频网站正兴起自制节目风潮,网络剧、微电影、脱口秀等各类型节目层出不穷,虽然花样繁多,但节目质量却也是参差不齐。视频网站如何在自制节目的题材上迎合受众口味,在内容设置上符合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在风格上还能与自身的定位相契合,《斗味》或许可以提供一些借鉴。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