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5成大学生再战双十二,对比双11人数比例下降3成
2014-12-11 12:07  杭州网

双十一余温未过,就在大家犹豫要不要剁手的时候,双十二带着满满的热情与折扣扑面而来,让一众小主们再次手痒痒。面对接二连三的购物狂欢,大学生们有怎样的态度呢?为此,人人网发起“大学生双十二消费行为”调查,统计显示:五成大学生准备再战双十二,预计人均消费集中在200-400元区间,而大学生的消费方式也更加多样,近四成大学生选择“大学生分期购物平台”参家双十二。

此次调查共搜集到1239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002份,覆盖人人网近百所高校。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女生占到54%,男生占到46%

5成大学生再战双十二,目标明确弥补双11的购物“遗憾”

人人网调查发现,对比近八成大学生参加今年双11购物的热情,双十二准备加入购物大军的大学生仅为5成,比例降低3成。多数大学生表示:双十一把钱花得差不多了,双十二没有实力继续“败家”。

然而与双11为了便宜而购物的想法不同,选择参与双十二的同学购物目标更明确。来自北京的大三学生小吕表示:“双11时不知要买些什么物品,所以没下手,等同寝室友开始陆续收快递时才发现,貌似这个东西也缺,那个东西自己也应该买点,于是列了购物清单,双十二的时候下手。”

对此,人人网大学生用户研究中心负责人认为:双11,很多学生是为了购买而购买,而双十二,大学生貌似变得冷静了许多,趋向于为了需求而购买。冷静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期末学业繁重、学生无暇顾及网购;一学期到头,大学生手里的钱也到了比较紧的时候等等。

8成大学生消费预算在400元以下,普遍认为双十二折扣没有双11

调查显示,在参与双十二购物的大学生中,预支费用主要集中在200-400元区间,占比62%;计划支出400元以上的大学生占比17%;而计划支出200元以下的学生占比为21%

来自沈阳的大学生小李表示:“这次双十二自己不打算买什么大件物品了,从开学到双11,自己已经败了不少东西,这次就打算补买两瓶护手霜,冬天干燥,留着囤货。“

人人网大学生用户研究中心负责人认为:就淘宝而言,双十二是小卖家的狂欢,势头不及双十一,折扣力度不会那么大。很多学生这次的购物也都是抱着“对双11进行查缺补漏“的态度,买点零零碎碎的东西,所以预算投入不会那么多。

没钱也任性,分期购物平台为大学生大宗购物支出撑腰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调查中在问及如何参加双十二时,有36%的大学生选择了其他一项,而这部分大学生更加偏向选择分期这种新型的购物方式。选择电脑和手机的比率分别为25%27%

今年以来,分期购物平台陆续进入大学生眼帘,凭借便捷、可缓解资金压力等优势备受大学生追捧。特别是对手机、平板、笔记本电脑灯大宗物品的购买需求上,大学生更愿意采用分期的支付方式。

来自上海的大学生陆陆表示:“电子产品类的折扣还是双11的时候大,但是那天没抢上,就考虑双十二入手。但前段时间,我同学用人人分期贷款买了果6,我也心动了,考虑到贷款分期购物,这样可以缓解一次性付款的压力。现在校园分期购物平台众多,可选择性大。”

对此,人人网大学生用户研究中心负责人提示:作为一种新的O2O购物模式,在选择分期购物平台的时候一定要对该平台的实力进行综合判断,比如规模、信用、价格、审批效率等因素。

六成学生提前置备双旦礼物

与双十一大部分消费集中购物衣帽服饰类商品不同的是,在双十二期间,大学生普遍购买意向偏向数码电子、箱包钟表以及个护化妆类商品,整体比率超过61%,衣帽服饰类商品仅占到11%

北京邮电大学的许同学表示“马上要到圣诞节和元旦了,趁双十二这个机会,刚好提前准备一个钱包作为女朋友的圣诞礼物。”

人人网大学生用户研究中心负责人表示,圣诞节和元旦时间比较集中,大学生也最为看重,在这其间互赠礼品也是表达彼此情谊最好的方式之一。电子产品、钱包、手表等商品在大学生中间走俏也就不足为奇了。

来源:生活消费    作者:    编辑:赖正河    
上一篇:海尔空气魔方:中国空气产业最大“对手”下一篇:98.5%用户不知海鲜等食物存储温度须在-18℃以下
 【相关阅读】

活 动

更多>>

2019年315专题:信用让消费更放心

近年来,微商、团购、社交电商为获得错位竞争优势,主打低端商品,主动迎合农村消费者对

2018天猫双11活动专题

2018天猫双11已成为双11活动举办以来第10个天猫双11活动。2017天猫淘宝双11

农村淘宝发布优质大米标准

11月1日上午,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在“天下粮仓·2018第二届淘乡甜新米节启动会”上宣布

曝光台

更多>>

科沃斯漏扫严重 松下清洁率最低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20款扫地机器人比较试验结果,发现各款样机整体清洁性能差异较明显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7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