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不同形状、颜色的珠子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组合,再用英文说出珠子的颜色;从扑克中抽取牌面,与手中的随机数字组成算数公式……这不是学生们课余假期里的“乐学嘉年华”,而是近日清华附小一年级的期末考试现场。
岁余期末,“考试季”如约而至。不过,不少学校却在这个冬天宣布取消了试卷考试。取而代之的,是一场场生动别致却又“暗藏玄机”的“游戏”——答题闯关、游园考试、对联承接,这些一度引人注目的新型期末考试,正日益变得司空见惯。
记忆中的期末考试,何以会变得越来越“任性”?学校和老师们认为,“通过更为好玩的考试方式代替传统的应试试卷,淡化了考试概念,可以更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与创造力。”?一位老师向笔者表示,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能够综合反映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想象力等,是多元化的综合素质测评。
面对不断“变脸”的期末考试,家长们似乎比学生们更着急发表看法。有家长认为,这样的考试方式确实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与学习的动力,是素质化教育的极大进步,是在逐渐实现与国际先进教育的接轨。
不过,也有家长在担忧,学校是在拿“别致当素质”——近年来,神题、神考泛滥,不仅学生会手足无措,就连大人们也会大呼“看不懂”。素质教育重在思维,不在形式;期末考试的目的是综合检测一个学生一年的学习成果,学有所用,才是考试要达到的效果。
这样的担忧似乎并非没有道理。事实上,有专家也在呼吁,创新不应该只是体现在一场考试中,素质化教育创新更应该融入日常教学中。据了解,目前我国许多所谓特色化考试,其实都是在借鉴国外的考试形式。得益于近年来互联网教育的蓬勃发展,中外教育交流日益加强,国外的很多考试方式也成为国内院校竞相抄袭和模仿的对象。
见贤思齐当然有值得嘉许的勇气和决心。不过,如果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病在日常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改善,徒有其表的“邯郸学步”或许才更令人担忧。
事实上,先于考试方式变革的还是这个时代的学习方式。一家教育业内机构最新公布的预测数据结果显示,到2030年,人们59%的知识将来源于互联网,而只有23%将来源于传统学校,传统文凭也将不再是职场敲门砖,培养具有独立精神与思辨能力的人才将会成为教育的首要目标。这意味着,学生学习需求将更具个性化,而教师将承担更具创造性的工作。
这样的趋势似乎正在慢慢显现。国内首家世界教育超市决胜网CEO戴政表示,通过决胜网调查发现,近两年我国素质教育发展得到了很大提升,不仅考试形式更加多元特色,日常教学也在不断寻求突破创新。而据“决胜东方教育创业大赛”明星奖得主学吧教育CEO李行武介绍,学吧教育目前在北京平谷六中的两个班级中进行个性化教学试点推广。在试行一个月后,原本成绩平平的两个班级的月考平均分、月考及格率以及月考优秀率三大指标均提升为年级第一。“相信未来通过教学探索不断科学化和个性化,国内教育才真正有可能培养出具有创造力与独立性的国际化人才。”他表示。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