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让老赖无处可躲——芝麻信用专线连接最高法打造最权威信用分
2015-07-01 15:52  杭州网

近日,芝麻信用和最高人民法院实现专线连接,实时更新“老赖”(失信被执行人)数据,直接扣减老赖芝麻信用分,并在支付宝、淘宝、天猫、蚂蚁小贷和租房、租车、相亲等芝麻信用应用平台约束“老赖”行为,线上线下联合惩戒老赖:限制老赖在阿里旅行.去啊预订机票、酒店;限制老赖在蚂蚁小贷、网商银行申请贷款;并将限制老赖在淘宝、天猫进行奢侈品交易,加大老赖在生活类场景应用中的惩戒力度,让老赖处处受限,躲无可躲。

最高法联手芝麻信用

共同惩戒失信行为

让失信者寸步难行,让守信者一路畅通——这一直是我国建设信用社会的核心理念。最高人民法院通过专线将“老赖”名单(即失信人执行名单)共享给芝麻信用,“老赖”们的失信违约记录实时同步到其个人芝麻信用。借助这一名单的数据,芝麻信用也能够直接辨别出“老赖”,更好地在芝麻信用平台上约束“老赖”的行为。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被列入最高法“老赖”名单的个人,需要面临一定的信用惩戒,例如不能乘坐飞机、列车软卧,不能购买奢侈品等。最高人民法院与全国的航空公司、铁路系统等机构联动,可以有效地约束“老赖”的行为。不过随着我国商业形态的发展,如何在电商、O2O、SNS等新兴商业领域约束“老赖”成为了一个新话题。

而芝麻信用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芝麻信用自公测以来,包括淘宝、天猫、支付宝、神州租车、阿里旅行.去啊、招联等商户已经陆续接入。在这些合作商家处,芝麻信用分高的用户可以享受特定的创新服务,而芝麻信用分低的用户则可能被商家拒绝服务。

最高人民法院引入芝麻信用后,其“老赖”名单上的个人在芝麻信用合作商户处的消费购物行为也将依法受到约束。“老赖”们将无法通过淘宝、天猫平台购买旅游、度假产品、保险理财产品,也无法在蚂蚁微贷等公司申请个人贷款。这样的平台联动,一方面能够实实在在地约束“老赖”行为,另一方面也帮助商家直接过滤了违约风险高的客户,保护商家的利益。

最高人民法院方面认为,借助芝麻信用这样的个人征信体系,能够更好地帮助司法机关执行信用惩戒,更能帮助整个社会树立守信的好风气。芝麻信用方面表示,本次与最高法的专线连接开拓了一种新的信用惩戒方式,是最高法科学利用线上互联网数据的标志性事件。

芝麻信用:接入最高法数据

打造最权威信用分

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分是国内第一个个人信用分,芝麻信用对用户海量数据进行挖掘,从用户信用历史、行为偏好、履约能力、身份特质、人脉关系五个维度对用户进行信用评估,得出信用评分——芝麻分,直观地呈现用户的信用水平。芝麻分的分值区间为350-950,芝麻分越高代表用户的信用状况越好,信用授权就越多。

除了电商交易数据和互联网金融数据,芝麻信用还与公安网等众多公共机构以及合作伙伴建立了广泛深入的数据合作关系,不断丰富修正数据,让芝麻分更准确地反应用户的信用状况。最高法联手芝麻信用让老赖无处可躲,一方面体现了最高人民法院对芝麻信用的认可,另一方面也是芝麻信用在引入外部数据源上的重要动作。

早在4月,芝麻信用就增加了负面信用记录的展示。简单地说,就是用户的违约历史将被记录在案,严重的将影响芝麻分分值。违约记录数据主要来自芝麻信用合作商户以及其他公共机构。随着时间的推移,合作商户产生的数据将越来越多,对芝麻信用的补充价值也会越来越大。业内人士认为,芝麻信用此举能够完善其信用数据的完整度,真正地约束不诚信的行为。

芝麻信用方面表示,芝麻信用的愿景是让信用等于财富。在一个诚信社会里,守信的人会因为信用好而处处享受便利,不守信的人则可能因此而处处碰壁。对于每个人来说,信用就像是眼睛,点滴珍贵重在积累。芝麻信用希望通过与全社会的协作,让守信成为每个人的习惯,让人们感知到信用带来的便利。

来源:中国资本证券网    作者:    编辑:赖正河    
上一篇:魅族mTouch 2.0对比ZUK U-Touch 两者还真的有些区别下一篇:菜鸟携快递公司推大数据路由分单 分拣效率提升50%
 【相关阅读】

活 动

更多>>

2019年315专题:信用让消费更放心

近年来,微商、团购、社交电商为获得错位竞争优势,主打低端商品,主动迎合农村消费者对

2018天猫双11活动专题

2018天猫双11已成为双11活动举办以来第10个天猫双11活动。2017天猫淘宝双11

农村淘宝发布优质大米标准

11月1日上午,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在“天下粮仓·2018第二届淘乡甜新米节启动会”上宣布

曝光台

更多>>

科沃斯漏扫严重 松下清洁率最低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20款扫地机器人比较试验结果,发现各款样机整体清洁性能差异较明显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7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