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滴滴出行成立1亿专项基金 支持出租车网约车融合发展
2016-07-11 09:11  杭州网

7月8日,滴滴出行在杭州举办“出租车与网约车融合发展研讨会”,出租车公司代表、互联网领域知名人士就出租车与网约车的合作共赢展开交流。

滴滴出行方面表示,滴滴正在从流量融合、服务融合、技术融合三个方面,积极探索出租车与网约车融合发展之路。滴滴出行将投入1亿人民币,建立出租车与网约车融合发展基金,用以扶持出租车和网约车的融合发展。

网约车运营模式将融入出租车体系

数据显示,滴滴目前已拥有3亿注册用户,近1500万注册司机。凭藉大数据驱动的智能匹配调度体系以及领先的规模优势,滴滴出行目前日完成订单已突破1400万,而几乎所有的有出租车服务的中国城市,都可以用滴滴APP一键呼叫出租车。

在移动出行渗透率高的城市,各类网约车平台的专车、快车、顺风车承接的订单已经接近原有整个出租车市场的订单。

对此,滴滴出行首席发展官李建华指出,网约车的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出行方式,也不可避免地对传统出租车运营模式带来影响。对于出租车在近期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滴滴出行作为网约车的典型代表,有义务,有能力,也有决心引领出租车与网约车融合发展道路。

据悉,从创立第一天起,滴滴就通过大数据智能匹配出租车供需信息,帮助出租车师傅提高效率、降低空驶,增加收入。滴滴出行副总裁张贝指出,在让出租车行业共享技术带来的变革的基础上,滴滴也积极助力出租车行业破解发展困局,用更加市场化的方式深化改革,为乘客提供更好的服务,也为出租车司机有尊严的劳动创造更多收入。

据张贝透露,滴滴正在从流量融合、服务融合和技术融合三个方面进行探索,试图把网约车的制度优势、管理模式以及应用成熟的技术经验,逐步融合到出租车体系中,通过网约车的量入口为符合条件的出租车引流,同时用智能拼车算法进一步提高出租车的运营效率。

滴滴方面还特别强调,将投入1亿元人民币建立出租车与网约车融合发展基金,主要用于对出租车服务转型升级进行资金补贴,在加大对司机的关爱力度的同时,对积极参与社会公益、见义勇为司机进行表彰。

杭州滴滴乘客半年给出租车司机发出25万笔感谢费

实际上,在滴滴平台,出租车与网约车的融合早已开始。早在今年4月26日,滴滴出行正式与上海“海博出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首批500辆海博网约车加盟滴滴专车,线下车辆、司机和运营资质由海博负责,而线上订单派接、用户运营、支付等由滴滴出行负责。在外界看来,这一出租车与专车融合发展新模式,正是“互联网+”思维下,传统出租车获得改革突破的一种途径。

除此之外,滴滴还通过多项举措帮扶出租车司机。据悉,今年4月,滴滴联合国内20余家三甲医院及爱康国宾等体检机构发起“健康月”活动,为4万名出租车司机提供免费体检名额;滴滴还在国内率先推出了乘客为司机们优质出行服务付费的功能——出租车司机“感谢费”。当行程结束后,若乘客对司机的服务感到满意或认可,即可在线上支付车费的时候额外支付感谢费,表达自己对司机服务的感谢与鼓励。每次感谢费金额为固定的2元,乘客可以自愿选择是否感谢司机。

数据显示,该功能上线半年以来已有400多万乘客为100多万司机送出感谢费,其中杭州送出的感谢费总笔数近25万单。

去年1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发布的《打车软件经济与社会影响调研报告》显示, 90.3%的被调查出租车司机认为安装滴滴软件降低了空驶率,其中41.2%的司机认为每月空驶率下降10-30%,3.9%的司机认为每月空驶率下降30%以上。此外,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截至去年5月31日,有20.06万的出租车司机通过滴滴APP每月多获得了超过2000元的收入。

据悉,目前滴滴正在与大量出租车公司探索合作其他的市场化模式,根据各地不同的情况推进转型,在提升出租车司机的整体服务质量和司机收入的同时帮助整个出租车行业升级发展。

来源:新华网     作者:    编辑:赖正河    
上一篇:"坐享非凡——2016顾家3C坐感体系发布会"隆重召开下一篇:支付宝口碑覆盖线下全行业 全国范围开放招募服务商
 【相关阅读】

活 动

更多>>

2019年315专题:信用让消费更放心

近年来,微商、团购、社交电商为获得错位竞争优势,主打低端商品,主动迎合农村消费者对

2018天猫双11活动专题

2018天猫双11已成为双11活动举办以来第10个天猫双11活动。2017天猫淘宝双11

农村淘宝发布优质大米标准

11月1日上午,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在“天下粮仓·2018第二届淘乡甜新米节启动会”上宣布

曝光台

更多>>

科沃斯漏扫严重 松下清洁率最低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20款扫地机器人比较试验结果,发现各款样机整体清洁性能差异较明显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7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