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纳税1亿元,创造就业3000万。这是阿里巴巴在“2017开门七句话”里晒出的成绩单。可以说,剁手党的每一次买买买,都是在和阿里一起创造社会效益。
阿里披露的最新数据显示:阿里巴巴集团和蚂蚁金服集团2016年合计纳税238亿元,平均每个工作日纳税近1亿元;带动平台纳税至少2000亿元;创造就业机会超过3000万。
超过3000万就业如何被创造出来,秘诀还在阿里零售平台生态系统的繁荣之中。
淘品牌、传统品牌加速带动上下游就业
七格格2015年纳税5260万元,公司员工数为382人;带动就业仅上游就有50家工厂约5000人,下游310家工厂。
妖精的口袋员工近400人,上下游覆盖的工厂120家,成衣供货商总人数2.5万人左右。
SKG2015年纳税2000万元,公司员工500人;带动就业上游40家工厂,直接就业约1200人,下游60家工厂,直接就业约900人。
老板电器员工人数 3705人,供应商、广告合作公司、设备商等上下游合作企业约1400家。
广东骆驼2016年收入增长约20%,目前公司员工2800人,带动就业上游500家、约10万人,下游3800家、约2万人。
在阿里零售平台成长或转型成功的淘品牌、传统品牌纷纷在2016年底开晒家底。依托阿里零售平台,小微企业和传统品牌正在以灵活的互联网创新赋能传统制造业,完成传统品牌再造,也成为了就业增量的持续来源。
新零售赋能新制造,催生千万新就业
早在2016年3月,阿里曾披露,阿里零售平台年度商品交易额超越3万亿元,每天在线商品超过10亿件,淘宝已新诞生了500多个原创服饰品牌,500多个运动品牌,上千个独立家居品牌,6000多个创客项目,200多个正在孵化的原创IP,新经济活力正在成为创造新就业的新增长极。
“好的制造工厂能活下来,那我们就能活下来,只要中国制造有机会,我们就有机会。”南极电商创始人张玉祥就在最近一次接受采访时表示,“阿里赋能南极电商,南极电商赋能制造业。”
在对“南极人”品牌业务精耕细作的同时,南极电商自2015年开始推出柔性供应链平台服务,以大数据、供应链平台、供应链金融等赋能反哺制造业。目前南极电商员工400人,以每年100-200人的速度在增加,以80后、90后居多。截至2015年年底,南极电商授权供应商达422家,授权经销商达1053家,其中上下游产业的九成客户在2016年都实现盈利,成为陷入低迷的制造业的一股逆势暖流。
阿里赋能服务商,服务商赋能传统制造业,以新零售激活新制造,并持续带动上下游新就业。除了南极电商,延续“阿里赋能商家,商家赋能制造业”的服务商代表还有从淘品牌拓展服务板块的韩都衣舍。
作为山东济南增幅最快的企业之一,韩都衣舍从创业之初6、7人发展到今天的1700多人。如果按照未来10年运营1000个品牌规划,人才需求将直线上升到6000至8000人。除了直接带动就业,韩都衣舍在全国拥有200多家服装生产供应商,面料、辅料供应商达到上千家,间接拉动的供应链就业及物流行业就业共约5万多人。
在国家强调“就业”成为宏观经济政策的核心指标,力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阿里和阿里平台上的南极电商、韩都衣舍等商家正在把就业与创业、创新通过互联网更精准匹配起来,通过激发大众尤其年轻人的创造力来创新、创业,并推动新兴行业加速成长,带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成为中国经济“新引擎”。
新实体经济的“新”与“实”
根据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阿里零售平台带动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利用投入产出法进行测量的结果:仅以2015年为例,阿里平台总体为社会创造3083万个就业机会,其中交易型就业1176万、支撑型就业418万(电商物流203万,电商服务业215万)、带动(衍生型)就业1489万,主要包括上下游制造业、批发业、金融、物流、服务商等行业和岗位。
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调研员刘勇曾在2016中国电子商务创新发展峰会上表示:2015年末全国总就业人数达到77451万,自2004年以来的12年间平均每年新增就业187.58万人。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增长趋势尤其明显,年均增加就业人员819万,仅2015年新增就业便超过1475万人。
中国经济遭遇新常态,总就业水平却不降反升,阿里平台为代表的新实体经济以灵活创造就业的方式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在“开门七句话”中,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表示:“经济没有实体和虚拟之分,但一定有新旧之别。新实体经济正在迅速崛起和产生巨大社会效益。”超过3000万就业机会的创造,正是新实体经济“新”与“实”的体现。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