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大数据告诉你:年初到底是招人要紧,还是留人要紧?
2017-02-20 14:50  杭州网

春节假期结束,除备受关注的返工“大迁徙”外,一年一度的“跳槽”旺季的来袭也让各大公司的HR头昏脑胀。既要抓住招聘旺季,开展各项招聘工作,又要控制和预防人员不必要的流失,留住人才。但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招人与留人哪一个更为要紧?哪一个才是需要优先考量的因素?

金三银四 “扎堆”跳槽成趋势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每年的年初人才流动明显,2017年依然如此。随着节后人们逐渐回归工作状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考虑新一年的职业规划,投身到找新工作的大军中,对于HR来说,年初会有更大的求职基数来进行人员挑选。

1.png

    图中颜色越深代表的2017年招聘负责人增加预算的幅度越高,亚洲增加预算的幅度最高,其中印度获得桂冠。由此不难看出,年初全球范围内对于人才的渴求都在增加。

据译见大数据分析平台搜索关键词“年后招聘”显示,该词的热度在27日,即上班后的第五天达到顶峰。由此可见,今年春节后招聘市场火热。

在译见大数据分析平台,我们对主流媒体的情感趋势进行了分析。其中,积极比例占80.78%,消极仅占11.74%。整体而言,各媒体对于年初跳槽传播持积极态度,与社交媒体的情感趋势比例接近。

9.png

据译见分析数据显示,红色代表话题热度最高。除中国之外,美国、英国、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分别位居前五名。美国以81,693篇媒体报道雄踞“年初跳槽”话题数量榜首。

在译见的热词聚焦中,公开招聘、招聘会、就业、求职者等是近日提及较多的词汇。分析数据显示,运营、销售和市场营销三大职位在美国和中国同样重要。

人民网《春节一过 职场人跳槽盯紧“金三银四”好时机》一文中显示,在3366位受访者中,高达58%的人表示在2017年一季度前后有跳槽的意愿,而明确表示一季度不会跳槽的人只有12%

6.png

普遍认为,薪资是跳槽者心动的最重要原因。但实际调查并非如此,调查数据显示,“工作无聊、毫无挑战”是中国职场人士最主要的跳槽原因,其后是“听说自己公司前途未卜”,不同的是,美国的职场人更加关注自己公司的前途。

成本因素影响 留人筹码大

在跳槽的浪潮影响下,很多人在原本的职位之上“蠢蠢欲动”,逐渐让“跳槽”演变为“不是个人的主动行为”,反而成为一种“赶潮流”的被动行为。而跳槽成本让“跳槽族”回归理智,在此基础之上,“留人”的筹码似乎加大了。

文章《2017年跳槽新技能》为我们算了一笔账。首先,时间成本不可忽视。据调查,跳槽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而间接的时间投入还远不只于此。

除了时间之外,跳槽带来的金钱成本则更明显。此前有媒体估算,职场人士因年终跳槽带来的生活成本与其四个月的工资基本相当。另外,跳槽还会产生大量的资源成本。因为跳槽带来工作内容或平台的变动,使得原先已经建立起的上下级关系、同事间的协作关系受到影响。

7.png

针对“年初招聘”专题,媒体主要围绕“求职”、“招聘会”、“岗位”和“工资”等方面进行报道,这与调查发现的跳槽者关心的话题不谋而合。

8.png

由图可以看出,中国有一半的职场人更关注晋升机会,其次便是“工作的挑战性”,美国也同样有44%的人更关注晋升机会,由此可见,职场人士不仅仅想谋求一份工作,更想获得职业发展。

3.png

由此可见,“跳槽族”的跳槽欲也不是没有办法控制和满足,调查显示,75%的跳槽者认为“公司文化和价值观”是促使跳槽的最大诱因,其次是“津贴福利”。若HR在留人时充分利用这两大因素,那么留人的筹码将明显加大。

 

综上所述,年初招人和留人相辅相成,都很重要,不存在绝对的孰更“要紧”。人力资源的选育用留,招再多人也是为了留住人才,服务公司。应该可以说招人是为了满足用工需求,而留人则是为了保障用工需求,哪个更要紧,是需要分轻重缓急来分析和处理。

 

来源:中国网    作者:    编辑:赖正河    
上一篇:未来已来 虎牙直播率先开启直播VR时代下一篇:《极限特工:终极归来》超《碟中谍5》总票房 荷尔蒙天团登顶特工之巅
 【相关阅读】

活 动

更多>>

2019年315专题:信用让消费更放心

近年来,微商、团购、社交电商为获得错位竞争优势,主打低端商品,主动迎合农村消费者对

2018天猫双11活动专题

2018天猫双11已成为双11活动举办以来第10个天猫双11活动。2017天猫淘宝双11

农村淘宝发布优质大米标准

11月1日上午,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在“天下粮仓·2018第二届淘乡甜新米节启动会”上宣布

曝光台

更多>>

科沃斯漏扫严重 松下清洁率最低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20款扫地机器人比较试验结果,发现各款样机整体清洁性能差异较明显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7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