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一季度人民日报·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3月31日,经过新浪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已达到168839个。随着账号体系健全和运营能力提升,政务微博的评价体系将在今年迎来一次较大规模的升级。同时,矩阵模式正成为政务微博的发展方向,有望推动政务新媒体服务实效进一步提升。
基层政务微博竞争力上升明显
在一季度的省份政务微博竞争力排名中,四川、江苏和山东排名前三,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各有五省进入前十名。在城市政务微博竞争力排名中,成都、南京和济南排名前三,前十名中有七个城市来自东部地区。
三四五线城市政务微博的竞争力提升较为明显,从地区分布来看,东北和西南地区政务微博有明显提升。这也表明,随着微博用户的进一步下沉,基层(县处级及以下)政务微博已经承接了与本地公众在微博上互动和提供政务服务的职能。
政务微博数量与竞争力之间的线性关系则并不明显。不过,基层政务微博的规模对本省政务微博的竞争力水平存在较大影响。《报告》的数据显示,基层政务微博数量较多的江苏、河南、四川等省份,整体竞争力皆名列前茅。
政务微博运营实效呈现“三个提升”
《报告》指出,今年一季度,政务微博的主动策划能力、对突发事件的响应速度、政务O2O服务效率均有明显提升。
在日常运营中,政务微博频繁结合热点进行策划,并通过内容、形式和技术的创新提升传播效率。北京、上海、济南等地的旅游主管部门,在春节期间都推出了专题策划。“两会”期间,中国政府网围绕《政府工作报告》发布的系列短视频和图解,以及最高法、最高检、国资委、教育部等结合本部门职能进行的解读,也都获得网友点赞。
面对突发事件,政务微博的回应速度和质量也持续提升。在宁波动物园老虎伤人、西安地铁问题电缆、山东辱母杀人案等一系列热点事件中,属地政务微博不但及时回应,而且通报内容翔实、态度明确。针对突发事件,已有多个地区对政务微博回应热点事件的时间做出明确规定,体现出微博在政府信息发布系统中的核心地位。
此外,各级政府部门持续推进依托微博平台的O2O政务服务体系,服务领域不断扩大,服务效率也不断提高。今年一季度,湖南警方三次通过微博私信解决网友的跨境求助案件。铁岭警方也通过与微博平台方的联动,成功解救一位直播自杀的网友。
政务微博评价体系将升级
尽管政务微博运营实效不断提升,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改进。《报告》指出,部分地区政务微博数量与本地政务机构数量仍有差距,开通率有待提高。同时,部分政务微博在运营中过度追求舆论热点而未能充分考虑自身职能定位,也对公信力造成不利影响。
政务微博是政民互动和服务的线上延伸,其运营应当围绕机构职能、贴近公众需求、体现官方立场、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报告》中特别指出,政务微博要加强策划但不能盲目跟风,要个性化但不能情绪化,要及时公开但不能“虎头蛇尾”。
为引导政务微博提升运营实效,《报告》中榜单的评价指标也将进行升级。新的评价体系将充分考虑政务微博行业、层级的差异,进行更细致的分类评估。为避免“数据性上榜”,因发表不当言论、“蹭热点”带来的热度,其数据将从评价体系中删除。此外,榜单评估中将引入网民点赞数等指标,综合考察政务微博的社会认同度。对于政务微博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新形式更好的履行职能的行为,在评价体系中也将予以鼓励。
矩阵模式成为发展趋势
同时,通过制度创新来推动政务微博的运营实效升级也更加迫切。随着政务微博矩阵体系逐步建立,账号协同联动在日常运营中已经比较普遍,政务微博跨部门、跨级别、跨地区联动的意识和能力也不断提升。这使得矩阵模式成为政务微博的重要发展趋势。
矩阵模式通过互动和服务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网民参与、法治保障的新型社会治理体制和格局。这有助于提高政务微博在组织层面回应政务舆情的“准备度”,建立健全网民诉求表达机制、民意利益协调机制和群众合法利益的保护机制,引导网民依法行使权利、有序参与舆论、理性表达诉求、依法解决纠纷,化解社会矛盾。
政务微博既要以矩阵式管理加强内部联动,也要注重与合作单位的协同。中国传媒大学媒介与公共事务研究院教授侯锷表示,政务微博工作与行政职能挂钩,产生了强大的政务服务和舆论引导聚合效果。矩阵模式不但可以优化行政流程、提高行政效率、节约成本,更有助于疏解社会舆论风险,凸显社会治理的综合成效。
提升政务微博运营实效,不但是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需要,也是落实“线上线下协同共治”理念的重要行动。随着政府部门对矩阵模式认识的深入和重视程度的提升,政务微博的运营实效有望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