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央视:北京网约车新政过渡期结束 打车难或重启
2017-05-22 16:01  杭州网

昨天(5月21日),《北京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在过了5个月的过渡期后正式实施,细则规定,从事网络预约出租汽车服务的车辆必须是北京牌照,司机必须为北京户籍,即所谓的“京人京车”。该规定自征求意见稿出台时就争议不断,官方和民间及专家学者呈现了不同的解读和担忧,央视新闻频道的各档栏目以及央视一套晚间新闻持续关注了北京及其他城市的网约车细则实施情况,以及网约车准入门槛提高后,老百姓打车难、打车贵抬头的问题。

专家:管理需因地制宜 不宜跟风北上广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73个城市公布了网约车实施细则,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对车辆轴距都做了严格规定,2700毫米、2650毫米基本都是B级车的标准;对司机的户籍也要求必须为当地户籍或具有当地居住证,其中北京上海要求最为严苛:“京人京车”、“沪籍沪车”。央视报道称,北京上海等地细则出台后,全国80%的城市相继效仿,司机户籍要求本地户口,车辆轴距要求2700毫米。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北京上海具有特殊性,其他二三线城市没必要效仿,应该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因地制宜制定政策,不应该在车辆轴距和司机户籍方面做过多严格的限定。

市民:关注出行安全与便捷 司机户籍不重要

对于司机的户籍问题,央视也做了专门的报道。报道主要针对北京网约车实施细则中关于“京人”的规定,通过专家的表述“北京具有特殊性”对该规定的设置进行了笼统、简单解释,而普通市民则对政策表达了质疑。市民表示规范化运营会“更安全”,乘坐网约车也是基于安全和便利的初衷,司机“是不是有北京户口”对安全和方便没有太大影响。市民们明确的表达了“安全性”与“户籍”没有必然的联系,也是对相关部门认为“本地人更安全”的质疑。央视的报道通常不会对既定的政府政策有太多解读,通过普通市民表达质疑不失为一种聪明、安全的方式。

新政陆续实施 打车难时代或重启

长期以来,打车难、打车贵一直困扰着城市居民的出行,媒体每隔一段时间也会集中报道,有关部门便会采取一些诸如“错峰交接班”之类的举措,不过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措施并不能解决问题,不少专家学者早就指出,真正的根源在于对供给的控制,在于出租车行业的“牌照”管控。网约车的出现打破了这一管控,挑战了这种独特的管理制度,利用共享的理念引入私家车从而大幅增加供给,一举解决了打车难的问题。随着各地实施细则的落地,对车辆轴距、司机户籍的限制,提高网约车准入门槛,势必造成供给下降,是否会重回打车难呢?央视记者以体验式报道回答了这一问题,形象而真实。

央视报道称,从3月份北京地区不同时段滴滴快车打车成功率数据来看,成功率最高的时段为10点至17点,平均成功率在83.2%;最低为21点至23点,平均成功率仅为54.1%,这说明,接近一半的用户叫车需求无法被有效满足,供需明显失衡。由于北京公司大多数都有晚上9点后打车可以报销的规定,加上大多数晚间社交、饭局都在晚上9点后结束,而这一时段又恰恰是许多司机,特别是北京本地司机收车回家的集中时段。需求上涨,运力下降,导致21点至23点形成了一个“夜高峰”,这一时段的打车成功率甚至低于早晚高峰。

可见,北京严苛的网约车实施细则所带来的影响已逐步显现,而效仿北京的其他二三线城市面临的后果不言而喻。

管理办法“暂行” 准入门槛未来盼调整

出行是刚需,形式固然可以多样化,舒适性却是当前城市公共交通尤其是北上广这样的一线城市难以满足的,央视报道称,目前交通部出台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管理暂行办法》,既为暂行,未来势必会通过市场、消费者的反映情况再做调整,初期为了“秩序”而牺牲“效益”,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城市管理者的思路也应不断调整,把市民出行的“效益”放到与城市管理的“秩序”同等地位上来。

来源:央视网    作者:    编辑:陈俊男    
上一篇:黄金老:消费渐成经济新引擎 资本市场消费升级板块崛起下一篇:马云提出每天10亿快递小目标,快递公司必须联合起来
 【相关阅读】

活 动

更多>>

2019年315专题:信用让消费更放心

近年来,微商、团购、社交电商为获得错位竞争优势,主打低端商品,主动迎合农村消费者对

2018天猫双11活动专题

2018天猫双11已成为双11活动举办以来第10个天猫双11活动。2017天猫淘宝双11

农村淘宝发布优质大米标准

11月1日上午,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在“天下粮仓·2018第二届淘乡甜新米节启动会”上宣布

曝光台

更多>>

科沃斯漏扫严重 松下清洁率最低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20款扫地机器人比较试验结果,发现各款样机整体清洁性能差异较明显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7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