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香港零售业走出“冰河期” 苏宁等巨头发力线上零售
2017-06-30 16:50  杭州网

7月1日,正值香港回归二十周年之际,香港苏宁的旺角MOKO新世纪广场店正式开业,这是香港苏宁在港澳地区的第24家分店。今年下半年,苏宁还计划在香港新开6至8家门店。

一直以来,“购物天堂”香港都未减弱它对全球零售商们的吸引力。即使近两年来香港零售业发展一度经历“冰河期”,全球零售品牌在香港竞争热度不减。

世邦魏理仕日前发布的信息显示,香港零售业市场出现回稳趋势,持续20多个月的调整期将终结。值得注意的是,以苏宁为代表的、始于中国内地的国际零售品牌,早已开始了在香港零售市场的深耕细作,并给香港零售市场带来改变。

(图:香港苏宁兴芳新都会广场店)

全球零售巨头抢滩香江

就在10多天前,某全球一线电商品牌宣布正式进军香港,提供港币结算、本地退货等一系列定制服务。而苏宁在香港零售市场的脚步迈开得更早,2009年12月30日,苏宁收购位列香港电器零售连锁前三甲的镭射电器,落地香港零售市场。

如今,香港苏宁的整体销售规模已经达到2010年的10倍,配合业务的不断拓展。今年以来,香港苏宁也完成了物流货仓的搬迁。位于香港葵涌货柜码头的新货仓,能全天候衡温管理,可以储存食品、美妆、酒水等对仓储条件有要求的产品。

此外,香港市场的国际化程度较高,是全球很多新品的首发地,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内地零售品牌而言,香港是可供它们选择的开拓国际化市场的桥头堡。苏宁云商集团华南地区总部执行副总裁的徐耀华分析:“内地零售品牌可以利用进入香港市场的机会积累国际化运营的经验,了解国际市场法律法规、风俗习惯和消费特点,做好人才储备、市场研究的准备。”

内地品牌渐受港人青睐

“总有一间在附近。”这是身处零售网络发达的香港市民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统计显示,香港在国际零售商渗透率方面位列全球城市第七位。

全球零售巨头扎堆香江,让香港居民和来港游客可以轻松“买世界”。长期以来,这样的市场特点也给内地零售商落子香港带来考验。

以前,香港市场对内地品牌的认可度并不高,香港消费市场基本都是进口品牌,当地的像丰泽、百老汇这样的零售商,根本不卖内地品牌。

苏宁等零售巨头进入香港,也带来了更多的内地品牌,香港苏宁们也成为香港居民和远道来港的外国人接触“中国制造”的重要窗口。

而随着华为、小米、大疆、联想等新兴消费品的崛起,内地品牌在香港过去只是“低端”的刻板印象大有一去不复返的态势,“中国制造”在港的人气持续提升,也让内地零售巨头在渠道、议价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更加突出。

“在产品质量提升之后,中国内地很多品牌愿意借助苏宁的平台进入香港,他们不需要再在香港建立自己的团队,可以通过我们平台共享客流和宣传。”徐耀华说。

电商或成香港零售新爆点

当内地早已进入“电商时代”,电商的发展在实体零售业十分发达的香港却一度不被看好,不过越来越多的香港消费者已经加入了网上买买买行列。

统计显示,2017年5月,港人购买内地产品的成交量较之2014年5月增长了503%,手机、服饰、鞋子等内地制造的商品在香港消费者中拥有很高人气,小米、美的、华为、海康威视、海尔成为港人购买最多的五个内地品牌。

在业内人士看来,香港的线上零售市场尚存在巨大的成长空间,值得全球互联网零售巨头大力培植市场。

2016年的“双12”,香港苏宁正式推出网上商店,发力香港网购市场。如今,网店已有超过300个品牌,近3000款不同种类的产品,包括电器、化妆品、护肤品、保健品、食品、生活百货,存货量超过10万件。除了丰富的产品选择,苏宁自身强大的中外供应链亦有助降低成本,从而能令网购平台上的产品价格更为优惠。“我们在新开门店也设置了供消费者在门店通过线上下单的服务。未来我们还计划在门店设置一些VR的场景体验,让门店更加互联网化”,徐耀华说。

来源:杭州网    作者:    编辑:陈俊男    
上一篇:苏宁易购总裁侯恩龙走进莱克车间 当场拍板:818冲亿元目标下一篇:汽车超市开业在即 苏宁大手笔引入宝马、奔驰、保时捷等进口豪车
 【相关阅读】

活 动

更多>>

2019年315专题:信用让消费更放心

近年来,微商、团购、社交电商为获得错位竞争优势,主打低端商品,主动迎合农村消费者对

2018天猫双11活动专题

2018天猫双11已成为双11活动举办以来第10个天猫双11活动。2017天猫淘宝双11

农村淘宝发布优质大米标准

11月1日上午,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在“天下粮仓·2018第二届淘乡甜新米节启动会”上宣布

曝光台

更多>>

科沃斯漏扫严重 松下清洁率最低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20款扫地机器人比较试验结果,发现各款样机整体清洁性能差异较明显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7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