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28日,全国工商联分别召开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和知名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学习领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精神。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王钦敏出席座谈会并讲话,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徐乐江主持会议。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新希望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等民营企业家代表参会。
座谈会上,王钦敏指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企业家精神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常关心企业家队伍成长和作用发挥。企业家特别是广大民营企业家,要充分把握发展大势,客观认识经济形势,看到肩上的担子,切实强化职责使命意识,继续做好改革开放的勇敢探路者和大胆实践者,努力为推动中国经济改革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徐乐江强调,广大民营企业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意见》精神,积极践行优秀企业家精神,将党和政府的要求转化为创业创新、服务社会的自觉行动。
张近东作为企业家代表在座谈会发言中表示,“有什么样的企业家,就有什么样的企业家精神。25号《意见》充分肯定了企业家在企业发展中的主体作用,肯定了优秀的企业家精神,必将推动更多的企业家秉持工匠精神,创新发展、追求卓越,加速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为实现伟大中国梦持续贡献力量。”整个发言中,张近东反复提到“信心”一词。他认为,《意见》全文带给企业家最大的感触就是对信心的巨大提振。张近东表示,苏宁从当初的“小门店”到今天的“大企业”,凝聚的就是企业家精神,是18万员工的创业精神。
《意见》激活了企业家投资、创业的热情
在发言中,张近东谈到,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新常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战略举措的落地深化,都需要发挥企业家的主体创新精神。
《意见》进一步从利于企业家发展的方面对创新权益、法治环境和市场环境等内容进行了重申,张近东认为,这对广大企业家来说,犹如吃了一颗“定心丸”,将进一步激发企业家的创新创业精神,真正撸起袖子加油干。
对于创新创业,经历三次重大创业历程的张近东深有感触。他表示,在企业最近几年的互联网转型过程中,围绕着技术升级、平台再造、能力重塑等方面,苏宁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创新研发,整个创新创业的过程并非坦途,但是最终坚持了下来,这期间取得各种创新成效离不开党和政府对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创新发展等方面的支持。比如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苏宁云,目前可提供私有云和公共云服务,服务交付形式可满足客户的多方位需求。
企业家精神激励企业积极投身国家战略
“只要对国家战略理解透彻、执行坚决,必然会推动中国经济和国力高速稳健发展,而积极参与的企业也必将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典范。”张近东在发言中表示,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过程中,党和政府相继出台的一带一路、互联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政策主张,这些就是企业的行动指南,十九大召开前发布《意见》,必将进一步激发企业参与到这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行动中去。
实际上,作为行业龙头企业的苏宁,正如同张近东倡导的一样,一直在在积极响应国家各项政策号召。如“互联网+”战略下实践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智慧零售模式,已成为引领第三次零售变革的新趋势;“一带一路”倡议下联合中国贸促会建设的东盟跨境电商平台正处于快速提升的阶段,就在两天前,张近东还在“苏港融合发展峰会”中重申大力参与“一带一路”发展的目标;此外还包括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践行的C2B反向定制等。
要通过优秀企业家精神的传承让新一代更优秀
对企业家精神的阐释,张近东谈到,工匠精神、创新发展、追求卓越,这些都是每一个企业家的必备品质,唯有如此,才能做出好的产品,做出好的服务,真正为社会创造价值。
如何才能让企业家精神持续释放价值和活力,张近东表示,“当前的这一代企业家大多亲眼见证了中国从贫穷走向富裕,从落后走向崛起的过程,深刻认识到没有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深刻地体验过良好的法制环境、健康的市场秩序对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张近东呼吁到,作为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受益者,企业家必须带头遵纪守法,要勤俭节约、居安思危,不忘初心。只有这样,才能将积累下的优秀企业家精神代代传承、发扬光大,让新一代企业家更自信、更优秀。
此外,张近东在发言中还进一步谈到,企业家不仅要创富企业,更要造福社会,要深刻认识到肩上的担子有多重,真正的立足社会需要创新创业。据了解,在苏宁27年发展过程中,已累计向社会捐赠11亿元,立足产业发展,积极参与光彩事业、公益慈善事业、“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等公益活动,带动全社会走向共同富裕。而就在两周前,在全国农村电商精准扶贫经验交流会上,张近东还作为企业负责人代表面向社会宣读了电商扶贫倡议书,加大精准扶贫投入力度。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