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上个月,一只长相萌萌的青蛙在朋友圈刷屏,养一只青蛙成为了很多人的日常,许多玩家(尤其是女性玩家)亲昵地把它称为 “蛙儿子”。
这就是风靡一时的《旅行青蛙》,在历经了这个农历春节后,发现这款游戏在朋友圈的话题性已经大不如前,因此不少人感慨这只青蛙已经“凉了”。
但事实上,《旅行青蛙》不但没有“凉”,更有可能在更适合自己的泛娱乐土壤中,以其他形式来释放这个IP价值,或许还能再度引领某种小众文化的现象。
需要不一样的衡量参数
与《王者荣耀》、《绝地求生》这类游戏不同,《旅行青蛙》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轻量化状态,游戏本身并不是不再是高成本、偏硬核、具有竞技性的代名词。
所以,用玩家在线时长、下载量等传统衡量游戏是否火热的指标并不适合,相比在屏幕前紧张地完成精妙操作,在《旅行青蛙》中,玩家只是在有空的时候打开行囊菜单,为儿子收四叶草,招待来串门的朋友,然后有时候儿子会看书,会发呆,有时候又出远门旅游,给你带回明信片或者当地特产,但是这些行为是完全随机的,不受玩家控制。
甚至,玩家都不需要每天在线去跟进,有时隔段时间再进入游戏,蛙儿子往往会给玩家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的惊喜。
根据极光大数据显示,《旅行青蛙》的用户以游戏中度玩家为主,所有用户中有6成用户安装了4到10款游戏,只有16%的用户安装了1到3款游戏。再根据《旅行青蛙》的轻量化特征,就可以直接推导出这种场景,就是《旅行青蛙》基本上是作为《王者荣耀》、《绝地求生》这类游戏的补充存在,是在玩家厌倦了那种高精度操作后,在寻求一种新颖、轻松的游戏方式。
所以这种寻求轻松游戏方式的诉求会始终存在,只是《旅行青蛙》将这个市场痛点集中体现出来而已,也不会存在其他类型的游戏来挤压《旅行青蛙》的生存空间,正是因为类似《王者荣耀》、《绝地求生》这种的游戏在攻城略地才催生出这种意图追求更轻松游戏方式的诉求。
也就是说,如果市场上难以在短期内推出比《旅行青蛙》更加精良的产品,那么就很难说这款游戏就“凉”下去了。
已经处于平稳期的《旅行青蛙》
现在的《旅行青蛙》度过了一个爆发期,进入到一个平稳期。
根据App Annie发布了最新的1月全球手游指数榜单,《旅行青蛙》凭借在中国广受欢迎,强势夺得2018年1月全球iOS下载榜冠军位置,而据一些外媒的报道称,这款游戏的下载量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已经突破了1000万。
如果还让《旅行青蛙》继续保持这种高增长的势头,是有些强人所难,毕竟这并不是一款从制作水平、操作手感等各个方面来比肩《王者荣耀》这种量级的产品。打个比方,如果《王者荣耀》是一个好莱坞工业化出品的商业大片,那么《旅行青蛙》最多就是一个走台式小清新的文艺片,能够在市场上拥有多大的号召力,可以说是高下立见。
而且,这种类型轻量型的游戏若想在市场中突围,还需要用一种世界观去打动用户,也就是要与用户达成某种共鸣,《旅行青蛙》设计师上村真裕子在采访当中就坦言,设计初衷是思念丈夫,期盼归来的情感。尽管到了中国被歪打正着地认为是思念游子。但不论是思念丈夫还是游子,玩家的真情实感无疑被触动了。
所以,《旅行青蛙》只能够在局部时间依靠口碑来“单点爆发”,在覆盖完用户之后便会进入到一个平稳期,不会像《王者荣耀》这种游戏会持续不断地有新用户加入。
从人群来看,《旅行青蛙》是由最初的二次元核心用户,到泛二次元用户,再到年轻女性玩家,最后才大范围扩散到更多玩家。可以看到,这是一个不断突破圈层的过程,如今已经完成了大众玩家的覆盖,这已经是这类游戏所能做到的极限。
引领“养成文化”
尽管《旅行青蛙》度过了高爆发期,但依旧存在极高的市场价值,且并不局限在游戏本身,而是整个泛娱乐层面。
要知道,《旅行青蛙》的火爆是与社交网络离不开,在1月21日,旅行青蛙在微信中全面爆发,微信指数显示当日微信指数环比增长298%,且此后一路上扬。而且根据新榜数据显示,截至2月23日,《旅行青蛙》关键词的文章中,有232篇10万+,总阅读数达1.26亿。
在那段时间内,整个社交网络几乎都是“我家的呱怎么三天不回,而你们还在餐桌上晒干锅牛蛙?”这类话题。
这说明《旅行青蛙》引发了足够的社会话题,对于不少玩家来说,青蛙也许是每个游子的缩影。这款游戏有打发碎片时间的乐趣,有城市生活的孤独感,或许也有现实的投射。那个聚少离多还没回家的蛙儿子,正是每个人孤独地生活在城市里的缩影。
在这种“养成式游戏”中,青蛙所展现的生活状态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青蛙做什么都专注,既可以用一天时间看书,半天削木头,写日记,也可以不限时间的说走就走去旅行。这种脱俗的慢状态与当下快节奏的现实生活对比鲜明。
所以说,《旅行青蛙》这个IP已经足够深入人心,是可以唤醒用户的某些情感诉求,具备进行泛娱乐开发的基础。
《旅行青蛙》目前的玩法相对单一,如果这个IP不能及时推陈出新也很难最终留住用户,利用泛娱乐开发的方式,可以让这个青蛙以其他形式来影响用户。
而且,《旅行青蛙》“养成”的游戏模式也更贴近近年来影视明星、综艺等泛娱乐领域逐渐兴盛起来的“养成文化”,目前已经有不少影视作品、综艺节目来传达这种“养成文化”。
目前惯用的便是“偶像养成“,即顺应此种养成心理而新兴的偶像培养模式。从艺人刚出道就粉上的粉丝,见证了艺人一路的成长,相较于火了之后再粉的粉丝,更有故事可讲。这可以说是普遍相通的养成系心理。近来大火的TFBOYS实际上也是养成系偶像。王源、王俊凯、易烊千玺最初是TF家族的练习生。
可以看到,《旅行青蛙》完全可以通过泛娱乐的方式演化成其他形式来传承、发扬这个IP的内核,未来的开发空间已经超乎一款游戏所能涉及到的边界。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