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期望通过产品、服务的创新来拉动增长。然而,在所有的创新产物中,能够生存下来的只有20%,能为企业带来营收增长的,只有15%。那么,如何做才能使企业的创新之路更有的放矢、明显提高成功率?苏宁掌舵人张近东认为,创新,并不是玩概念,而是要经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坚持到最后才有价值。
回首苏宁28年的发展历程,从专业零售到连锁零售,继而走向互联网零售、智慧零售,如今成功进化为一家在全球拥有25万员工,技术领先、充满活力的世界500强企业。可以说苏宁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而每一次成功转型背后是企业创始人对趋势的敏锐洞察与坚定的战略定力。历经数次自我革命,张近东总结了自己的创新主张,“创新不能盲目冲动,更不能瞎折腾。从企业层面来说,要有前瞻性的部署和周密的模式设计,做好充分的准备;对个人来说,创新的目的是要创优、创造价值。”
把握行业本质 让技术服务企业创新
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是企业的“命门”。反观苏宁飞速发展的28年里,技术毫无疑问扮演了重要角色,张近东保持着足够的清醒,企业的发展既不能人云亦云、迷失自我,更不能为了短期的发展而编造概念、误导大众。苏宁正是牢牢把握住了零售行业的本质,将一切的发展和创新紧紧围绕“更好地服务客户”这一核心展开,让技术服务企业创新,才能更有效的升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的创新发展创造机遇。倘若回到苏宁互联网转型之初,面对盛极一时的电子商务,当时如果放弃线下的发展,今天的“智慧零售”将变得遥遥无期。
在前不久的818发烧节,苏宁运用最前沿的科技,达到了线上线下随时可见、随时可触的无限渠道场景,满足了消费者任何时间、地点、服务的需求。特别是在科技大型场景互联落地展“超燃星城”中,不仅有移动的风景线——售货机器人、机器人大厨,还有承重800Kg的货架仍自如行走的“大力士”AGV机器人,这些新晋的科技“网红”让消费者彻底告别了“纯电商”购物体验,享受到“黑科技”带来的全新购物体验。如今,苏宁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大数据运营、自动化物流基地、苏宁无人店、物流无人机、客服机器人、智能家居……各种创新技术和产品不断涌现。科技赋能智慧零售,苏宁凭借技术创新带来的优势,不断满足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打开了产业的天花板,推动了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迅速发展。
立足岗位有效创新 三创苏宁人合力打造品牌新IP
在苏宁的企业文化中,“人力资本是比货币资本更重要的资本” 是最重要的理念之一。对于拥有全球25万员工的巨型企业而言,如何捏合庞大军团、并保证其旺盛生命力和创新能力,张近东表现出了掌舵人的开明与高瞻远瞩。他设立了一系列创新奖励机制,提出了“创业、创新、创造价值”的三创要求,即将创新贯穿在企业的所有职能和活动中,要求不同业务体系、不同岗位、不同职责的人承担不同的创新任务。哪怕是工作方法的一次改进、管理流程的一次优化、营销活动的一次创意,这些为改进工作成效而进行的“微创新”都值得肯定和推广。如2014年轰动业界的“免费贴膜” ,就是由两名基层员工提出的,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为苏宁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口碑效应和门店引流效果,使得苏宁门店当周的总体销售额环比增长了120%。苏宁对这一营销创意进行了奖励,并推广到全国,而免费贴膜也成为苏宁门店的标配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张近东对待创新的态度开放且包容,他以鼓励为主,允许试错,并且个人出资设立了“互联网创新基金”,旨在激发员工大胆创新,允许“先开枪,后瞄准”。在这种创新思想指引下,苏宁员工们展现出了极大的创新热情,很多创新活动都成为了响当当的品牌新IP。
今年3月,西安大区品牌中心段晓勉团队倾力打造了 “粉狮节”,市场反响强烈,品牌营销的引流和销售转化成绩尤为突出,团队因此第一次获得了微创新表彰,集团予以5000元奖励。时隔2月,他们又策划了另一场“美好生活 双城FIND”西安和成都双城联动品牌营销活动,同样在当地两座城市获得了不小的轰动,分别拉动了6月份两座城市1个多亿的市场销售。
重视合作紧跟潮流 多样化创新无处不在
在苏宁,创新已成为苏宁员工的工作常态,他们立足本职岗位,积极寻求效率的提升。如技术体系和研发部门承担了产品和技术创新,职能支撑部门则有意识的持续改进和优化工作方法、提升效能,当然智慧零售大背景下,合作也是创新的重要形式。
今年7月13日,零售云与创维电器合作的第一家样板店亮相晋中市左权县。店内分为精选区、品牌专厅、中岛体验区,导入苏宁零售云供应链体系,极大提升门店品牌、品类丰富程度,满足消费者一站式购物体验。同时,确保品类,价格与品质方面与竞争对手产品形成差异化巨大优势,双方强强联合,实现“1+1>2”的品牌效应。门店开业期间,客流量提升超过100%,开业三天销售额相当于过去三个月的量,创下了太原大区半年度零售云开业最好业绩,而这种创新模式也实现了苏宁、创维和加盟商的多方共赢。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新媒体营销成为互联网零售传播的主阵地,在苏宁6月份奖励的8个微创新项目中,有3个都是奖励利用新媒体做互联网零售营销的个人。其中来自零售集团品牌中心新闻社交传播组的策划经理李立立,她创作的文章《的哥的姐的“徐庄时间”》立足出租车司机视角,挖掘出了他们日常生活中的温暖小故事,过程中巧妙植入了苏宁云店、苏宁红孩子、苏宁小店、苏鲜生、零售云等多种业态,展现了苏宁全产业、全业态的模式,借由出租车司机这个自带流量的群体,用另类视角看苏宁,侧面见证苏宁历史的变迁,形成了裂变式传播效果,文章还被多家知名媒体转载发布,带动了苏宁口碑的大范围传播。
在苏宁,这样的创新不胜枚举,这不仅直接带动了销售业绩,更在无形中树立起正面的品牌形象,为企业发展带来长尾效应。正如张近东期待的那样,量的积累才可能达到质的改变,相信苏宁的创新之路还在不断开拓、延展。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