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烧不尽 才隔日就复生了
自2017年开始,学习类APP“互动作业”就被媒体屡屡曝光违规,在今年10月26日终于被有关部门以传播色情、违规经营为由勒令关停。但还没等公众喊出“大快人心”,它已经换了个皮肤复活了。
记者发现,“互动作业”App关停后次日,其App和官方微信又“换皮”上线,并形成4个“分身”。两款名为“作业互助组”“初中数学作业”App,以及名为“同学们的家长四舅”和“小四舅”的微信公号。公开资料显示,这些应用的开发主体与互动作业都同属于“北京千阳远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并且仍然借嵌入第三方游戏平台,利用大量游戏吸引学生流量。
刚遭关停整改就能改名复活,不只是速度快,而且是贼胆大。虽然打着帮助青少年学习的旗号,但上述APP和微信号在推送低俗内容、推广游戏方面丝毫没有落下。粗略统计,在它接入的第三方游戏平台上,就提供了“哥哥打大A”“王城霸业”等几十款游戏,这些游戏均无需下载即可玩耍。小程序内还提供各类游戏圈为用户进行互动交流。
乱跨界没结果 支付宝也当过“支付鸨”
学习应用为什么要做“游戏”?其实在软件行业这类“跨界”行为并不少见,连我们熟悉的支付宝也曾当过“支付鸨”。
在早年微信兴起后,几乎每个产品都想做社交分一杯羹,支付宝也没免俗。2016年上线了“圈子”功能。但由于监管规则不完善,其中“白领日记”、“校园日记”等圈子很快和艳照低俗勾搭上,让支付宝深陷负面舆论漩涡。加之只有女性用户能发帖,男性用户能点赞打赏,因而被网友戏称为“支付鸨”
不弄“游戏” 活不下去吗?
这类产品玩跨界都有逻辑基础——目标用户重叠,学生与学习、学生与游戏,看似十分契合可实际诉求其实南辕北辙,万不能结合到一起的。但因为利益诱惑,违规的绝不止“互动作业”一个,包括作业帮、猿题库也都曾被爆料学生社区存在低俗内容。接连不断爆出的负面事例不禁引人发问,难道不开发“副业”,学生应用就活不下去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记者同时采访了另一家学生类专门产品,它只专注帮青少年“防沉迷功能”就做到了行业领头位置。格雷盒子APP的一位产品经理受访时表示:“行业内产品功能贪大求全的现象确实普遍存在,一大原因是K12领域竞争激烈变现渠道单一。导致一些竞争优势不突出的同质类产品,在补贴策略把钱烧完后,就只剩讨好用户的花招。而它们制造的差口碑,最终要由整个行业承担。”
对于如何化解这股乱象,该业内人士认为“加强监管执法与法规制定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K12从业者从自身出发,要坚守做教育的底线,把自己的特色做精服务做好,增加学生用户的获得感,市场效益自然也是水到渠成,也就无需剑走偏锋了。”
“互动作业”急功近利,结局是自毁长城,从业者当引以为戒。而作为家长,还需提高警惕和鉴别能力,孩子所用APP最好在专门的绿网应用市场下载,还青少年一个洁净网络生活空间,绝不能掉以轻心。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