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移动黑板摆在中间,周围的AR导购、无人试妆镜、智能试衣间、无感支付通道等新零售“黑科技”变身为课堂上的教具,学生们亲身体验新零售带来的线上、线下融合。
7月9日下午,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2016级和2017级的近70名本科生走出象牙塔,将课堂搬进了亲橙里、盒马和银泰等新零售卖场。
这是国内商学院首次将课堂搬进新零售卖场。以阿里新零售为代表的商业实践正在引发中国商学教育的变革,并激发出人才新需求。有学者认为,在新一轮技术和商业创新中,高校的科研和人才培养必须和企业走得更近,做到无缝对接。
商学院将课堂开进新零售卖场,让学生们尽早体验新零售,激发他们对未来创业和就业的思考
学生们眼中的新零售:炫酷、大数据、带动就业
机器人导购能猜到我喜欢买什么吗?新零售带来了哪些新岗位?老人一般不习惯用手机上网,怎么享受到新零售的便利?在亲橙里,阿里巴巴商学院的学生们将一连串问题抛给了他们的“临时老师”亲橙里讲解员。
亲橙里是阿里巴巴的首个智慧商业空间及新零售试验田,汇集了盒马鲜生 、淘宝心选 、天猫精灵 、淘宝二次元等众多网红品牌,打造全新的商业体验。二楼的一块数据大屏吸引了学生们的目光。据介绍,这块大屏实时显示商场内的顾客流量、停车位等信息,随时查询商场内的消费热度,打造新零售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
在网红店盒马鲜生,学生们除了对智能传送带、自助付款机等炫酷科技感兴趣,更好奇新零售模式带来了哪些新工作岗位?据店长介绍,盒马鲜生不仅提供了厨师、柜台服务、配送等岗位,还创造出“智能仓库拣货员”等新岗位。目前,仅盒马这一种新零售业态就提供了上万个新岗位,如果考虑带动上下游的生产制造、快递物流等相关就业,这个数字还将更为庞大。
在西湖银泰,学生们参观了天猫国际全国首家跨境线下店、新零售家居馆、天猫智能母婴室等富有代表性的新零售场景。
天猫国际西湖银泰店正在不断引进五大品类、近1600种各国畅销进口好货,这些商品从天猫国际已引进的70多个国家3700个品类近18000个海外品牌中匹配精选而来。
“与线上店相比,线下店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前来参观的学生向店长徐肖燕咨询道。
“线下店的一大特色是丰富了大家的消费体验,将线下线上的两种购物模式打通。”店长介绍,“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年轻的女孩子们喜欢购买进口眼影、口红等化妆品,在店内能够满足大家对于试色的需求,这样实地挑选了适合自己的产品,再完成在线支付购买。”
“过去逛过盒马、亲橙里和银泰,但这是第一次实地详细了解新零售带给商业的变化。我们学院的很多同学都有创业打算,所以很需要了解未来的商业模式。”阿里商学院2016级学生马彩峰说。
新零售带动新就业,新零售人才将成为战略资源
“新零售可能是近两年来中国在商业创新领域最火的关键词。”杭师大阿里商学院市场营销系系主任郦瞻表示,新零售带来的不仅仅是商业变革,而且推动就业形态的深刻变化。将教学和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们尽早体验新零售,激发他们对未来创业和就业的思考,正是将课堂开进新零售卖场的初衷。
近日公布的《2018新零售人才发展白皮书》显示,当下最热门的新零售人才集中在互联网及IT领域,零售和快消等线下传统行业人才需求也因新零售上升迅猛。如今,不少企业已设立新零售相关岗位,覆盖从新零售运营、物流专员、产品经理到业务总监等各方向的大小职务,总体需求旺盛。
据中国人民大学的统计,2017年阿里巴巴生态创造3681万个就业机会,新零售以极强的就业吸纳能力,带来市场半径扩大、分工细化,创造了诸多前所未有的新工种、新岗位,助力撬动千万级就业。
品虾师、机器人饲养员、盒马智能仓库拣货员……不少年轻人在新零售平台上找到自己热爱的职业。
郦瞻认为,随着新零售布局不断拓展和加深,人才愈加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这类人才并不容易培养,因为他们要同时了解线上和线下,更重要的是要有一套全新的思维方式。
新零售引发商学教育变革,高校和企业应走得更近
不断推进的阿里新零售,正引发中国商学教育的变革。国内商学院首次将课堂从象牙塔搬到新零售卖场,只是这轮变革的开始。
中国知网数据显示,从2017年到2018年,有关新零售的研究和报道方兴未艾,2017年,知网录入以新零售为关键词的文献1398个,今年6月不到,新增文献数量已超过去年同期水平。
为撰写以“新零售”为主题的论文,今年5月,一群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的“学霸”实地走访盒马鲜生,向一线运营人员取经。一些具有前瞻眼光的高校觉察到市场对新零售人才的急切渴望,正在积极调整教学方案。例如,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旗下的零售管理学院与淘宝大学签订协议,计划培养800名至1000名新加坡的新零售专家。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魏江近日接受FT中文网专访时说,中国目前的商学教育亟需变革。“商学教育和人才培养已经落后于企业创新步伐,高校和企业必须要走得更近。
魏江的看法呼应了此前马云在世界智能大会上提出的观点。马云说,以前是企业跟着大专院校走,未来应该是大专院校跟着企业走、跟着市场走,因为只有在竞争的第一线才有可能诞生最先进的技术。
魏江认为,学校要和企业无缝对接,但是这种对接的目的不是为了产业化,而是总结提炼中国企业遇到的现实问题,然后上升到理论,再形成创造性方法,给更多企业提供解决方案。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