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农民强烈的消费愿望相比,农村消费升级还有不少梗阻。农村消费中存在的“短板”,恰恰是商家开拓农村市场的“跳板”。企业在关注城市消费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农村消费蕴藏的巨大商机。
国庆假期返乡,不少人都有新发现:村镇的街道上,电影院、私人影院等文化消费场所越来越多,来看电影的老乡络绎不绝,几乎场场爆满;村里多了新职业——外卖小哥和快递小哥,网上购物和手机点餐直接送到村里、门口;以前“脏乱差”的社区小店成了电商便利店,不仅能买到更多品牌商品,还能代缴水电费、代收快递,成为农村社区的一部分;村民家里,节能环保、健康方便的热水器、净水器、扫地机器人等新型家电成为居家“新三件”。
随着农民收入增加,庞大的农村消费市场日渐活跃,消费活力正在加速释放。今年1—8月,我国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4645亿元,增长10.4%,增速比城镇快1.3个百分点。在消费总量加速增长的同时,农村消费呈现出加速转型升级的特点,商务部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6322.8亿元,同比增长34.4%,占全国网上零售额的比重为15.5%,增速高于全国水平4.3个百分点。
然而,与农民强烈的消费愿望相比,农村消费升级还有不少梗阻:
消费设施仍不够完善。农村地区物流覆盖率不高,电商服务点少,配送时间长,甚至一些农村区域不支持配送、运费比城市贵等突出问题还有待解决;
消费环境仍不尽如人意。不少消费者反映农村商超存在商品类型少品质差、假冒伪劣等问题,甚至存在销售国家禁售商品的情况;
消费维权仍有不少困难。在农村,遇到消费纠纷时,因其程序繁琐、维权成本高等原因,不少人会被迫选择放弃维权,同时,农民自身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没有索要发票或者消费票据的消费习惯,也让维权变得困难。
应该看到,这些阻碍农村消费升级的“最后一公里”,既是难题,更是机会。换个角度看,农村消费中存在的“短板”,恰恰是商家开拓农村市场的“跳板”。
与城市相比,当前我国农村消费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水电路网、物流服务等还在持续升级。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这些领域将成为国家集中发力的政策高地。企业如果投身其中,不仅可以提高覆盖率,带动优质商品服务走进农村,还能帮助农民把农产品卖上好价钱,提高农民收入,赢得口碑和市场。
面对农村庞大的消费主体、旺盛的消费需求,一些嗅觉灵敏的企业已经开始眼睛“向下看”,通过创新供给布局农村市场,融入农民生活,在一些地区,价格高、品类少、退换慢等农村消费的老大难问题正得到缓解,农村社区成为优质商品、服务供应的前沿。
消费是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体现。推动农民消费梯次升级,既要加快农村吃穿用住行等一般消费提质扩容,又要鼓励和引导农民增加交通通信、文化娱乐、汽车等消费,并推动电子商务向广大农村地区延伸覆盖。企业在关注城市消费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农村消费蕴藏的巨大商机。一方面,努力开发符合农民需求、具有农村消费特点的“高人气”商品,另一方面,还要推出“接地气”的农村社区服务,通过新的供应体系重塑农村消费市场和农民消费习惯。此外,不妨通过发掘农业农村的休闲观光、健康养老等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通过资源整合、增值,增强地方特色产品竞争力,形成新的市场热点。
作为一个有着亿万农民的大市场,农村消费升级是大势所趋,后劲十足、潜力无限,下好农村消费升级这盘大棋,必定能促进乡村产业升级、带动就业和农民增收,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家园,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
【相关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