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雷军下周出场小米AIoT开发者大会,详解小米AI+Iot核心战略
2018-11-23 10:26  杭州网

靓丽的Q3财报发布之后,小米紧接着宣布小米将于下周的1128日举办小米AIoT开发者大会,为科技行业与资本市场对小米的乐观信息再加一把火。而小米官方今日释放的信息显示,雷军本人将出席小米AIoT开发者大会,详解小米AIIoT这两大未来核心业务的战略布局。

根据最新的财报,小米在”AI+IoT”领域的全球领先优势持续扩大。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小米IoT消费级物联网连接设备数已经达1.32亿台(不含手机、平板和笔记本电脑),AI智能语音助理小爱同学的月活跃用户超过了3400万。小米启动了AI全面赋能的战略,带动IoT及生活消费品业务在过去一年里继续高歌猛进,第三季度该业务收入达108.0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9.8%。同时,该业务前三个季度总收入达288亿元,已超过该业务去年的全年收入。

“AI+IoT”万物智慧互联的概念由雷军率先提出,包含了小米对人工智能的重视,以及对自身优势的判断。在2018年上海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雷军大胆判断,人类已经进入了人工智能的新时代,很多AI产品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AIIoT结合形成了AIoT,也就是万物智慧互联。

雷军表示,2016AlphaGo击败围棋顶级选手,是人工智能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事件。这一事件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发生了巨大的颠覆和突破。从那时起,人工智能开始成为了全球各大科技巨头的核心战略,涌现出上千家创业公司,小米也将人工智能列为未来的核心战略。

小米选择的突破口是IoT雷军认为,小米发展人工智能拥有巨大的优势,包括庞大的用户群、海量的设备和数据,丰富的应用场景,以及很早就开始了大数据和云计算的布局。其中最重要的优势是建成了全球最大的IoT消费级物联网。

早在2013年,小米就开始投资和孵化生态链企业。雷军曾表示,小米生态链是在捕捉万物互联的巨大机会。五年过去,小米投资和孵化了220家生态链企业,其中100多家专注于智能硬件和生活消费品。小米和小米生态链企业打造的智能设备,创造了多个全球第一,如小米手环、空气净化器、平衡车等等。业界公认,小米是“AI+IoT”行业的开拓者和催化剂。

目前,AI全面赋能下的IoT平台和IoT智能硬件,已经成为了小米增长的新引擎。同时,小米IoT设备中,小米电视在开拓5年后,已经登顶中国电视行业第一,同时开始积极走向海外。最新财报显示,2018年第三季度小米智能电视同比增长达198.5%,前三季度累积出货量达520万台,从4月份开始成为中国市场第一,并在10月突破了月出货量100万台。

值得一提的是,”AI+IoT“不仅带来了销售收入的增长,并且成为了小米互联网流量的一大来源,使得小米互联网变现业务更趋多元。小米智能电视和盒子月活跃用户已达1590万,刚刚开始尝试流量变现,就已经贡献了5.4%的小米互联网收入,让业内对AI加持下,小米IoT业务未来互联网变现能力信息大涨。

业内人士认为,小米在IoT设备和平台业务上的成功,归根结底是用户体验完善的成功,用户在意的是体验的完整统一和每个细节上的便捷、顺畅,只有真正提供了用户想要的体验,所谓平台才能真正有价值。

不仅仅是小米自身的IoT设备业务,小米AIoT此前已宣布开放平台、赋能业界。雷军表示,IoT设备数量将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手机还要大一个数量级,蕴含了巨大的市场机会。而AIIoT有很多结合点,相信未来数亿百亿计的IoT设备都会带上AI智能会话系统。

小米深知,要做好人工智能,需要和大家深度合作,携手共进。雷军表示,小米将在”AI+IoT“领域坚持全面开放的战略,与合作伙伴一道,推动万物智慧互联时代的到来。

此次大会,小米将带来更完善的IoT软硬一体化解决方案,更丰富的AI开放生态,更贴近生活的全球合作伙伴。敬请期待。

来源:杭州网    作者:记者 赖正河    编辑:孙丽    
上一篇:11国创业者求学阿里:想做成一件事,先要选择相信下一篇:共享单车“新血液”注入杭州  哈啰单车升级焕新
 【相关阅读】

活 动

更多>>

2019年315专题:信用让消费更放心

近年来,微商、团购、社交电商为获得错位竞争优势,主打低端商品,主动迎合农村消费者对

2018天猫双11活动专题

2018天猫双11已成为双11活动举办以来第10个天猫双11活动。2017天猫淘宝双11

农村淘宝发布优质大米标准

11月1日上午,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在“天下粮仓·2018第二届淘乡甜新米节启动会”上宣布

曝光台

更多>>

科沃斯漏扫严重 松下清洁率最低

近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20款扫地机器人比较试验结果,发现各款样机整体清洁性能差异较明显

网站简介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建站服务 | 帮助信息 | 联系方式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7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