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科学家都是从一个具有好奇心的儿童成长起来的,如果把我们的科学之旅比作一趟列车,那好奇心和梦想就是原动力。撒下科学的火种,点亮未来的希望——这也是我们借峰会东风,走进温州高校,开展系列科学分享活动的初衷。
“万维世界中的生命”科学分享活动在温州大学进行,七百人会议厅座无虚席。人类生存的意义在哪里?人类的未来会怎样?借《哈姆雷特》中的一句台词,“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诺奖获得者、海外院士,还有青年科学家,从四个不同的研究维度,和我们一起思索这个问题的答案,探索人类的未来。而这场活动堪称本次系列活动“诺贝尔,我在未来等你”的重头戏。
从宇宙世界到微观世界
探讨人类的生存和未来
万维一词来自于“万维网”, 就是我们平常上网的www.,它是互联网的基础和代名词。互联网的本质就是链接和连结,而我们的世界也是由各种纬度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这个大千世界。万维网设计的初衷,也是我们策划这次主题的初衷。
现场的四位嘉宾从四个纬度出发进行思想碰撞,从宇宙世界到微观世界,从生命世界到数字世界,在座的温大学子不仅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更是深深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
未来生活是否真的适合人类?
答案不一定是肯定的
第一个进行分享的就是诺奖得主乔治·斯穆特。他研究了100万个星系,然后把每个发现的星系信息输入进数据库,这个数据库具象化之后可以像Google Map一样进行遨游。全世界最帅气的工作,大概就是像斯穆特这样一边监测哈勃望远镜,一边绘制浩瀚的星系图。
“我通过天文望远镜观测漫天星辰。宇宙是怎么形成的?是否除了地球,还有宇宙生命的存在?” 乔治·斯穆特说,宇宙是动态平衡的,有生长和消亡。
但科技却实实在在影响了人类,在过去100年,欧洲发达国家每10年平均寿命增长一岁,抗生素帮助人类治疗疾病,冰箱的发明给人类提供新鲜的食物……
科技是否会打破生命的平衡,人类将来会不会活得很久?“我可能有个消极的想法,人类会活得很久,会见证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未来生活的变化,但人类是否真的需要这样的科技改变,未来生活是否真的适合人类?” 乔治·斯穆特说,“未来生活,发展科技的同时,也需要加强人类的自我教育。”
不要成为科技的奴隶
而是让科技为人类服务
如果说探索宇宙大爆炸是为了找寻生命的源头,那么在以纳米技术为代表的微观世界里遨游是为了创造更多的美好。
刘钢院士正从事纳米等离子光学芯片赋能现代免疫诊疗研究,从抗体药物筛选到无创液体活检,相当专业、复杂,用他自己的话说, 实际上就是通过光能转化赋能芯片诊疗癌症。
“人类或许暂时还不能攻克癌症,但科学的进步可以治愈百分之七八十的癌症。”
人类的生命会更长,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解放人类更多的劳动,人类可以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思考更有意义的事情。在不同阶段,人类会面对不同层面的问题和挑战。
刘钢认为,科学性终究还是要回归到伦理性中来的,人类在享受高新技术带来快乐的同时,更应该回归到真实世界,做科技的主人,为真实世界做出贡献。
【语录体】 玛万·雅布日
有人担心人类是否最终会沉迷于虚拟世界?我觉得人类不应该担心虚拟世界,应该关注科学研究过程中的道德伦理和数据算法偏见的问题。
科技的发展解放了人的劳动,“我很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以前我去法国的乡下拜访我的姐姐,要在那里生活一段时间,很担心乡下没有网络怎么办。
科技让人不分地域和时间,去做更多有意义的事。科学技术丰富人类生活,但人类生活的变化还是取决人的自身,你可以选择不断工作,也可以享受生活。
【科学talk】
问:人类的生命有极限吗?
隋梅花:癌症是人类生命最危险的杀手。未来科学或许可以攻克癌症,人类也因此可以长生不老。但是真的长生不老了,人类还会珍惜时间、珍惜生命吗?你是否准备好迎接这种未来生活的变化,生命平衡被打破,能源、资源以及生活中的一切都会受影响?
问:未来人类会被更高级的生物取代吗?
乔治·斯穆特:宇宙很大,不排除宇宙生命存在的可能性。还有一种可能,基因技术的发展,人类可以通过改变基因影响下一代,那么未来的人类还是现在的人类吗?
【相关阅读】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