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2月22日电 12月21日上午,中国科学团队宣布,他们在琥珀中发现了恐龙时代的新物种——齿胸波眼甲Notocupesdenticollis。这是一种前所未知的甲虫,其种名意指该种前胸背板侧缘具有4个明显的大齿。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Cretaceous Research(《白垩纪研究》)上。
该研究由北京林业大学本科生姜卓寅、李英鸽,史宏亮博士以及高中生宋丞峻,石探记博物科学馆馆长刘晔,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陈睿博士和深圳世纪琥珀博物馆馆长孔繁利共同开展。
值得一提的是,参与本项研究的科学团队中,宋丞峻是一位年仅15岁的高中生,目前为北京探月学院高一在读学生。
宋丞峻说,自己从初一开始,便跟随石探记科学团队的导师们学习昆虫学知识,并和老师们一起参与野外科学考察及相关课题研究。初三那年,在对一批琥珀原石进行筛选、打磨的过程中,他敏锐地注意到了埋藏在这枚琥珀中品相完好的物种。
据了解,此次研究的标本来自著名的琥珀产区——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康河谷,距今9900万年前的白垩纪中期的诺曼森阶地层。那里曾经是一片繁茂的热带丛林,树木粗壮。分泌的丰富树脂,粘住了很多神秘生物,也为现代科学研究带来了无数惊喜。
本文通讯作者史宏亮博士介绍,缅甸琥珀此前已发现的眼甲科物种共有8属10种,其中有4个属为缅甸琥珀特有属。据悉,现生的眼甲并不常见,全世界已知的仅有2属6种,分布于澳大利亚和南美洲南部,幼虫和成虫均生活在被真菌侵染的朽木内,成虫偶尔访花取食花粉。
这件标本保存完好,长约40.9毫米,宽约34.6毫米,高约19.3毫米,重约18.02克。琥珀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晰地看到,在虫体鞘翅末端有被挤压出的雄性外生殖器。这是人类已知的第二个雄性外生殖器得到完整保存的史前眼甲物种。
刘晔表示,本次“原始”甲虫类群的发现,为眼甲科的分类地位提供了新的证据,对人类理解甲虫的演化具有重要作用。通过相关研究,对揭示、比对其与现生类群生活习性的异同具有重要意义。
这枚标本即日起将存放在位于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的石探记博物馆中,对公众免费开放。
【相关阅读】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10366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10510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国新网3312006002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浙网文[2012]0867-091号 |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11041366号-1 | 浙公网安备:33010002000058号
杭州网(杭州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镜像
法律顾问: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律师 马宏利
Copyright © 2001 - 2019 Hangzhou.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