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层浪。年初,sora大模型横空出世,被视为人工智能领域“颠覆性”的突破。
在人工智能已然成为全球科技竞争主战场的背景下,中国不断释放创新动能新信号——“人工智能+”首次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并提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那么,作为全国人工智能重镇的杭州,又将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以“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培育”为主题,近日,市委改革办开展2024年第一期营商环境顾问团“改革问需”活动,人工智能企业、创投机构、社会智库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时代,杭州如何优化产业生态、发力抢占发展制高点。
发挥合力,做大蛋糕
“去年,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一词,原话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杭州市科委原主任、市营商环境顾问团专家楼健人洞察到:“整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精华”之一。
“作为我国前瞻性布局,打造新质生产力‘新爆点’重要一环的人工智能,同样需要‘整合’的助力。”
楼健人话音刚落,便引得浙江赛智伯乐科创股权投资公司董事长、市营商环境顾问团专家陈斌的强烈赞同:“算力、模型、数据、人才、资本等人工智能核心要素,我们并不缺,但要素资源的整合和市场化配置尤为重要。”
两人一呼一应间,引得在场专家学者强烈共鸣。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核心观点都围绕着一句话——不同要素间,串珠成链、通力合作、优势互补才能“做大蛋糕”。
这其中,顶层设计的加持,尤为关键。
早在今年三月,杭州正式成立人工智能产业联盟,160家联盟成员单位发出倡议,要以共商、共建、共享、共发展的机制,合力构建开放透明、紧密协同、竞争合作、发展共赢的人工智能创新生态,为杭州打造全国算力成本洼地和模型输出地提供服务和支撑。
诸多要素之中,人才被称为创新的第一资源。“杭州科创企业、高校群体集聚,在人工智能领域不乏优秀的创新人才。政府可以建立人才资本对接机制,让创新资本对人工智能初创企业进行孵化和培育,为资本挖掘有梦想、有能力、有激情、有格局、有情怀的创业团队,也为梦想植入资本、为人才缓解创业风险。”陈斌在会上建议。
对此,环亚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市营商环境顾问团专家徐明也提出:“政府还可以常态化开展集中培训、专题交流研讨等,为创新创业人才‘把脉问诊’、提供创新思路。”
优化产业布局,深耕细分赛道
“为什么不选择研发国内相对成熟、产业链更为完善的GPU芯片?这是很多专业人士对中昊芯英专攻TPU芯片发出的疑惑,我们的答案是,在GPU的赛道上,英伟达一家独大,已有三十多年发展历史,想要实现赶超,概率较小。我们坚信在不久的将来TPU将会表现出更高的性价比、更好的效率,成为未来计算方式下的‘X86’。”会上,中昊芯英相关负责人讲述了其发展理念。
不到五年时间,这家主要业务为支撑超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训练的人工智能企业,从名不见经传,到研发出了中国第一颗TPU训练芯片并进行量产。
“这是浙江唯一研发TPU芯片的企业。”作为该企业投资人之一的陈斌介绍道。“目前,中昊芯英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带给我一些启发,一是资本应更为专注的挖掘、扶持中小企业,二是我们的研发更应在细分赛道进行深耕。”
活动现场氛围热烈,专家们一致认为:人工智能是从数字经济“大树”上生长的“新枝”,被誉为“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杭州,集聚了阿里巴巴、网易等互联网巨头,这些企业在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这些技术也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石,使得杭州在数据积累、算法优化、算力部署上具有天然的领先优势。
与之呼应的是,杭州想要实现在数字经济领域“高基数”上的“高增长”,发展人工智能也是必然举措之一。市委市政府对人工智能给予了高度重视,活跃的创业环境和风险投资环境都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今年,市委市政府“新春第一会”作出“深化改革、强基固本”主题年部署,我们杭州更要将改革落到实处,着力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创新生态再提升,撬动人工智能产业持续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