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应用新技术 提升“含绿量”
发布时间:2024-06-17 11:07:33

蹬上长筒雨鞋,穿上反光马甲,戴上安全帽,挂起矿灯,挎上应急包……日前,记者来到位于湖北宜昌远安县山区的麻坪磷矿,钻进汽车,驶入550井口,一路向矿体深部奔去。井下道路纵横交错,一道道闸门自动开闭。

“宜安麻坪磷矿设计采矿规模400万吨/年、选矿300万吨/年、充填尾矿100万m3/年,服务年限53年。目前,磷矿正冲刺2025年投产,打造生产机械化、装备智能化、管理信息化绿色智慧标杆矿山。”在调度指挥中心,湖北宜安联合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部部长赵磊向记者介绍。

湖北磷矿储量居全国第一,以磷矿、磷化工为主的磷产业是远安的当家产业。据统计,远安已探明磷矿保有资源储量16.8亿吨,占全国保有资源量的6.4%,磷矿综合开采回采率79%,高于国家标准7个百分点。

在远安县燎原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苏家坡磷矿420主井,斜井胶带源源不断地将磷矿石从地下运出。“我在矿上工作30多年,机械化转型之前,操控设备要在井下24小时轮班值守,环境潮湿又嘈杂。”苏家坡磷矿机电设备维修员刘祖常说,现在实行无人值守、远程控制,在中控室只需点一点鼠标就可以启动、停止设备,设备的状况和效率通过实时画面传输到井口中控室。

“苏家坡磷矿是宜昌磷矿首家采用斜井胶带和架空乘人装置系统的矿山,还率先建成沉淀池,实现在线监测、达标排放。矿区绿化覆盖率已达到可绿化面积的100%。”苏家坡磷矿生产副矿长郑成介绍,正在建设的光电选矿项目投产后,可实现贫富矿混采、尾矿就地充填,加大中低品位磷矿利用,提升磷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截至目前,远安正常生产及基建磷矿共计10家,已完成绿色矿山创建7家,其中苏家坡磷矿、响水槽磷矿等于2020年1月纳入全国绿色矿山名录。

开采出来的矿石,经过选矿之后被运到磷化工企业,在运输环节如何做好降碳增绿?

今年2月,远安首座电动重卡充换电站投用,6月底即将投运的首批50辆新能源换电重卡将成为运输矿石的“生力军”。5月,“磷矿绿色专线”当远铁路正式开通,货物可通过相连的焦柳铁路、紫云铁路北上南下、通江达海,构建水铁联运大交通格局。一条铁路让远安磷矿石更好融入全国大市场。

“从矿上运来的磷矿石验收合格后,进入我们的原材料仓库,开始进入深加工环节。”在湖北吉星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控室,技术质量总监陈海山仔细观察满墙的显示屏,企业各个生产环节、重要点位的视频画面和运行数据一目了然。

据介绍,该公司深耕精细磷化工,年研发投入超过2800万元,研发投入强度达3.7%。产品涵盖黄磷、次磷酸钠、饲料级磷酸三钙、四羟甲基硫酸磷、牙膏级磷酸氢钙等,其中不仅有饲料添加剂,还有食品添加剂。产品出口日本、德国、英国、美国、俄罗斯以及中东地区等,出口产品占比约20%。

磷矿安全开采、绿色浮选与矿山生态修复一体化关键技术荣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新建湖北省第一条百万吨级磷石膏循环利用生产线……近年来,远安持续探索磷产业降碳增绿新路径,完善创新链、提升价值链、延长产业链,使磷产业“含绿量”越来越高。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张锐王建宏 通讯员王倩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