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为全球海洋负排放提供“中国方案”
发布时间:2024-06-28 09:18:20

如何让污水处理厂从“投入大户”变为“盈利大户”?6月26日,2024年夏季达沃斯论坛“海洋负排放经济论坛”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举行。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焦念志,联合国秘书长海洋特使彼得·汤姆森等中外海洋领域院士专家汇聚一堂,聚焦“海洋负排放与新质生产力”,共话海洋负排放与未来经济新前沿。论坛上,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向全球发布了系列研究成果。

污水碱化增汇负排放路径为什么用污水处理厂?“提高碱度能缓解海洋酸化,提高海洋对大气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焦念志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用污水处理厂做技术路径,是因为污水具有低pH、高有机酸等特点,能够有效溶解橄榄石和碳酸盐矿物。这种处理方式能够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将污水处理厂从温室气体的“排放大户”转变为“碳汇大户”,“创建”实实在在的新质生产力。

彼得·汤姆森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助理总干事弗拉基米尔·拉宾宁在论坛上表示,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作为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计划,创新负排放解决方案,在治理问题海域富营养化和缺氧酸化的同时,解决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紧张关系,将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新贡献。国际标准化组织船舶与海洋技术委员会(ISO/TC8)主席李彦庆进一步表示,国际标准化组织将采取更积极的措施参与到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方案,搭建海洋负排放与经济发展之间链接的桥梁。

在成果发布环节,大连理工大学周集体教授团队发布“垂直电泳制碱技术及其在海水碱化中应用示范”,通过创新性研发的垂直电泳技术实现了高效制碱,将为污水碱化负排放工程示范和实施提供关键支撑。南方科技大学张传伦教授团队发布“无人机阵列海洋负排放监测与可视化平台”,作为国际首套无人机阵列海工装备,解决了海上阵风、突风、雨中和夜间作业环境下全自动精准定点样本采样的技术难点。

在随后的报告中,焦念志作“海洋负排放与新质生产力”报告,深入探讨基于海洋生态修复的碳去除和碳封存策略,并强调其经济和环境平衡。在圆桌讨论环节,欧洲科学院院士、法国索邦大学名誉教授路易·勒让德,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原主任黄晶,美国环境保护基金会执行董事阿曼达·莱兰等专家,共同探讨了海洋负排放技术和新质生产力在应对气候变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以及海洋产业创新与升级等方面的关联。

“海洋负排放经济论坛”由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主办,厦门海洋负排放研究中心和国际标准化组织承办。该论坛还集中签署6份合作协议,标志着多方共同迈向低碳、可持续的蓝色未来。

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由焦念志院士于2017年领衔发起,目前已汇聚全球33个国家70多所科研院校数百名专家学者。该计划旨在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海洋解决方案,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张 蕴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