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工业设备作业后排出的蒸汽,其实是个宝。
但要将带有化学残留物质的蒸汽回收再利用,这对高端动力装备和技术有着很高的要求,其中还有不少“卡脖子”技术。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作为绿色科技的重要内涵,节能科技创新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浙江镕达永能压缩机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我们看到了一台台设备样机和生产线。放眼全国,企业自主研发的30多台设备,正在各自客户的生产线上,辛勤运转,努力让更多蒸汽变废为宝。
这一台台高端动力装备,展现了企业的硬核科创实力,也见证了产学研合作书写的浓墨重彩。
要做就要做精品!
从历史规律看,能源革命是历次工业革命的先声。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增长引擎从传统能源驱动转向绿色、低碳能源驱动,并势必带来一场广泛而深刻的能源革命。
对于企业,如何乘势而上、抢抓机遇?创新,必然是第一要义和动力。
专精特新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成立于2020年的镕达永能,已经取得多项荣誉称号。专利和证书,挂满了企业入口处的一面墙。
“企业的高速成长离不开专家工作站的支持。”镕达永能董事长许斌说。
2022年7月,成立仅两年的镕达永能建立了专家工作站。对于一家初创企业,这无疑是加装了“最强大脑”。
据许斌介绍,工作站由首席科学家林峰教授,以及王永生等多位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博士、行业资深高级工程师组成。
在高端动力装备领域,工作站核心团队具有15年以上的科研与项目经验,并在一系列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形成了包括高温高压水蒸气离心压缩机、微小型燃气轮机、高效向心汽轮机等高技术产品及应用。
在之后的两年里,这一“豪华阵容”带领着年轻的镕达永能,持续开展面向工业余热高效利用的技术研究,共同破解双碳所面临的技术难题。
“一方手握多项成果,却苦于没有场景落地;一方看好节能领域,却缺少高能级的技术团队。”谈及缘起,许斌回忆说,在北京和林峰团队进行了交流,只谈了两小时,就开启了这场跨越千里的“双向奔赴”。
很快,林峰带着王永生等五名学生,从北京来到杭州,扎根在生产车间,撸起袖子开始研发设备。
接到来自客户的第一单后,王永生带着工作站成员和研发部门,一头扎进工厂数月,帮助企业重新梳理了设备系统的供应链,并在国内最优质的供应商中进行一一配对。
“目标只有一个,要做标杆,做精品。”项目负责人王永生笃定地说。
高精尖的设备,首次安装调试,能成功吗?为了打消客户的顾虑,镕达永能还在工厂内投产了一条测试生产线,一比一还原客户的实际生产情况,把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前化解。
最终,组装、启动,一次性成功。
在工作站的全力支撑和托底下,镕达永能诞生了第一个示范项目,也打开了开拓市场的一道口子。
诞生国内首台(套)设备
国内外首次应用的涤纶工艺中酯化蒸汽制水蒸气工艺路线、余热制蒸汽的二类热泵机组、二类热泵+单级离心式高温高压水蒸气压缩机串联机组……
从无到有,挑战重重。建站两年多来,在年轻的镕达永能,多项技术路线和核心装备成果持续涌现,已有12项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有了标杆产品,镕达永能开始陆续接到订单。但在创新的内驱力作用下,企业和专家们凝聚了发展共识:产品必须推出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
很快,国内一家大型化纤生产商找到镕达永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技术难题。
“这家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每小时会排出9吨100摄氏度带有腐蚀性的蒸汽。”王永生介绍,对于这些蒸汽,需要先用冷凝设备将蒸汽冷却成液体后才能排出。而它原先的方法是,用大风扇冷却蒸汽,既耗电,也不能回收利用蒸汽余热。
“有趣的是,在实地调研中,我们发现,就在化纤厂的厂区内,有一条泡沫生产线。”蒸汽,恰好是生产泡沫的能源。
一边是花钱排放,一边是高价买入,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
对此,王永生团队给双方设计了一个技术路线,“我们给企业上新了一套系统,一端接收化纤厂排出的具有腐蚀性的酯化蒸汽,经过二类热泵,先把酯化蒸汽热量转化为干净的低压水蒸气,再通过水蒸气压缩机进一步增压,提升水蒸气的品质后流经蒸汽管道输送到泡沫厂的另一端,这样一来,腐蚀性蒸汽的热量摇身一变成为可利用的高压蒸汽。”
在这个过程中,这台设备不仅实现高转速,而且打破了国内串联机组的常规,实现了只需要一台机组,就能完成整个转化过程。
这台设备,正是镕达永能和工作站自主研发的双级离心式高温高压水蒸气压缩机,实现100%国产化,突破了“卡脖子”技术难题,被认定为2023年国内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根据王永生的估算,对于化纤工艺企业,加装这台设备后,每小时可以产出4吨高温、高压、清洁的蒸汽,每年节省3.2万吨蒸汽,降低用能成本约400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000吨。
为企业培养技术“多面手”
工作站从最初的5人组,到如今拥有30名成员,涵盖研发、生产、销售、管理、工程运维等多个部门。
曾经的“一团火”,已经在镕达永能散作“满天星”,共同点亮企业的创新发展之路。
在最初的研发阶段,王永生就给工作站成员下了指令,全部到厂房里去,自己动手装设备,“连螺丝都是自己一个个拧上的。”
曾经有过相关行业创业经历的王永生,有自己的一套“带兵”逻辑。在他看来,一方面,经过全过程的训练,团队成员可以最大限度地熟悉装备;另一方面,他希望为企业培养出更多技术“多面手”。
这里的“多”。不光是懂研发,还要懂生产、懂采购、懂管理,“这些初始成员,最终要在各个部门挑大梁,帮助企业培养新的人才。”
随着镕达永能的发展壮大,这套被实践过的模式,至今仍在沿用,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打开杭州的创新版图,以绿色能源等为代表的五大产业生态圈建设正加速推进。
绿色,不仅是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更将成为杭州乘势而上的底色。
在许斌看来,蒸汽回收利用,也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在化工、石油炼化、生物医药、环保、电力等行业,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可以这么说,凡是企业生产过程中用到蒸汽的环节,大部分可利用水蒸气压缩机从后端进行节能改造。
年轻的镕达永能,也将秉持着绿色节能的创业初心,在专家工作站的赋能下,加速奔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