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 回
给月球拍照的“照相机”“杭州造”
发布时间:2024-11-24 09:30:00

实验室里的月壤 记者 徐萌 摄

在国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实验室,杭高院副研究员许学森用镊子夹起一块小小的材料,轻轻放入一个四四方方的仪器里,过了一会儿,旁边的电脑屏幕上显示出了由无数数据点构成的线状彩色图谱。

许学森介绍,不同的物质对光的吸收和反射各有差异,因此会呈现出专属的光谱信息,常被称为物质的“指纹”。高光谱成像技术,就像一双眼睛,能捕捉到每一个细微的信息。

“终于要接月壤回家了,这一切就好像做梦一样。”回想起7月8日,月球“土特产”首次抵杭,杭高院物光学院首席教授舒嵘难掩激动之情。那一天,在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舒嵘团队正式接过了嫦娥五号第七批月球科研样品。

舒嵘团队会聚了一大批来自光学、电子、光谱、机械、遥感等多学科领域的80后、90后青年科研人员,负责研究此次嫦娥五号“月壤”。他们论证并自主研发了一台显微红外光谱仪原理样机,可利用月壤样品论证该技术于月球科研站开展月壤的精细光谱探测的可行性。

这次送到杭高院的月壤样品共有2份,合计重213毫克。虽然只有“一小捧”,但对浙江的航天科技从业者而言,是意义非凡的“一大步”。

着陆器在月球上取壤,要经过矿物分析和选择,这一过程就运用到了高光谱成像技术。“火眼金睛”的技术,能超越人眼,识别出各种材质的差别。

许学森团队对这213毫克的月壤也充满了好奇,杭高院研究月壤样本,不是研究月壤里有什么,而是以月壤做标定,为嫦娥七号上所需要用的光谱仪做校准。

“可以把光谱仪比作照相机。在相机生产前,要精准设定好各类参数,才能拍出影像。我们对于月球探测的尺度越来越小,从米级、厘米级,再到毫米级,通过光谱仪,能更精细地探测到。”许学森说,更精准的月壤数据,也将提升光谱分析仪的识别效果。

许学森希望,未来,基于嫦娥五号“月壤”开展相关载荷研究及验证试验,能够助力科学家利用相关的数据,发现更多月球的秘密。

来源:都市快报   作者:记者 徐萌 西湖区微融圈 谢雯艳 薛雅文   编辑:陈俊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