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的产品,正如其名字一样,对许多人来说光鲜美丽,着实有挡不住的诱惑,但美丽的苹果背面也有难看的疤痕,甚至虫眼腐烂,在苹果历史上,就时有产品瑕疵被曝,上周广州邱女士的17英寸MacBookPro笔记本发生爆炸,此机是苹果的高端机。
对于此次的爆炸,苹果中国公司在事故处理的最开始表示,因为客户没有购买三年的硬件保修服务,不能更换和保修。但在邱女士的要走法律途径,向媒体曝光等的诉求下,苹果公司终于同意更换硬件,并解释称公司仅是从客户满意度出发,认为爆炸声使客户受到惊吓,才同意为其更换硬件。
其实Mac用户电池膨胀爆裂事件,在国外已被多次曝光,问题也主要出自17英寸的MacBookPro。今年1月,在美国就发生了一起MacBook Pro爆炸,当事人在灭火时受了小伤。也只是更换了一台电脑了事。其实在苹果史上,这样的爆炸事故也有多次记载:2009年2月伦敦的一台苹果PowerBook笔记本电脑爆炸,09年3月苹果iPod爆炸伤人,美国男孩2级烧伤,2007年10月,美国亚特兰大州一男子的iPod Nano播放器在裤子口袋中突然着火......对于类似的爆炸事件,苹果公司始终未宣布任何召回计划,亦未公布任何调查报告结果,大都是采取了个案更换的方式,此次广州的爆炸事件,苹果官方也否认存在质量问题,更换也只是出于道义的选择。
在苹果历史上对于爆炸案的处理也曾有过几次召回:涉及面最大的一次是2005年5月,苹是电脑公司召回了过去8个月销售出的12.8万部用于PowerBook G4和iBook G4笔记本的电池。这次是由其供应商索尼埋单,涉及了戴尔、惠普等多个PC厂商。2007年4月苹果公司召回部分MacBook和MacBook Pro笔记本,免费更换新电池,已过保修期的笔记本也在更换之列。对于此次行动,苹果中国称是免费更换电池,强调非召回。
其实对于召回,许多厂商都是抱着惟恐避之不急的,即使是实施召回,也是躲避,不愿冠此名头的。其原因一是怕引起消费者“错觉”。“召回”两字,既刺眼又刺耳。这在相对不够理性的中国消费市场可谓是犯了大忌。二是怕同行落井下石,把芝麻大的小事无限放大。三是召回成本太高,这种成本不仅仅包括产品本身的成本,其隐性的品牌、信誉等成本更是难以估量。
而召回制度在中国更是难以实施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现在没有出台有关召回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暂时性不完备,成为了厂商拒不实行召回的绝佳借口。这种法规的真空,使得厂商拒绝召回渐成惯例,消费者就算想要维权也无从谈起。
尽管召回制在汽车行业已出台了相关制度,但在IT领域召回制度还未显露曙光。召回制度最终是否实施、何时实施其实都只是问题的表面,其中最关键的核心问题在于企业是否真正重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是否有勇于主动承担责任的态度。 |